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病例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
吴保敏
案例诊断
猩红热恢复期;右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右侧乳突炎;右横突、右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导读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ural sinus thrombosis)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因为静脉回流障碍和脑脊液(CSF)吸收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临床上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后者多继发于头面部感染、颅内感染、败血症。乙状窦血栓形成常见于婴儿及儿童,主要是中耳炎和乳突炎的并发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如未经治疗病死率很高,必须及早诊断、恰当治疗。

病历摘要

患儿,男,6岁,1992年3月入院。病史:患儿19天前因发热出皮疹诊为猩红热,未被家长重视;病后5天右耳流脓,耳痛,热不退;病后第8天出现走路不稳,呕吐,头痛加重,拍头抓发,影响睡眠。当地静点青霉素2周热退,但头痛、走路不稳不见好转,转来我院。

体格检查:入院时患儿嗜睡,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侧乳突局部轻度水肿,有压痛,但不红;躯干皮肤糠样脱屑,指(趾)端小片状脱皮,无眼震,无面瘫,右侧躯干及上下肢痛觉减弱,位置觉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肌容积正常,步态蹒跚,昂白征(闭目直立)及Mann征(足跟另对足尖站立)阳性,指鼻、跟膝胫试验正常,无意向震颤,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眼底检查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辅助检查:周围血WBC 15.5×109/L,N 0.67,L 0.32,M 0.01,ASO 500U,做血培养以后出结果为阴性。许麦氏位X片显示右侧乳突炎。头MRI(图1)上矢状突,右侧横突,乙状窦信号增高,呈高信号,流空效应不明显;同时见脑实质信号广泛偏低,脑沟与脑裂变窄。

图1 头部MRI检查

诊断:猩红热恢复期,右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右侧乳突炎,右横突、右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治疗措施

1.抗感染

用青霉素。

2.降颅压

用20%甘露醇。

3.溶栓治疗

静脉给予肝素。

4.治疗后病情变化

炎症性血栓逐渐疏通,增高的颅内压下降,在头MRI原有的血栓形成区域,头MRI看见了高信号间重新出现了流空(血液流动)的低信号影,说明静脉窦内血流再通。住院30天临床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静脉窦血栓完全消失,视神经乳头水肿消失。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婴儿痉挛 下一篇:病例 小儿脊髓空洞症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