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脑性瘫痪
病例 脑性瘫痪
作者
周晓薇
案例诊断
脑性瘫痪痉挛型;智力低下
导读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重症者可伴有智力发育迟缓,视、听语言功能障碍,抽搐发作与感觉异常等。其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8‰~4‰。早产儿患本病较多。其病因由于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1个月因窒息、乏氧、缺血、出血、感染、产伤、畸形、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造成脑损伤所致。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按运动障碍的范围和性质特点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痉挛型

约占患儿的75%,其中双下肢约占70%,以0~3岁发病率最高。常与其他型混合出现,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其病理涉及上运动神经元,主要在锥体束。它包括:

(1)痉挛性双侧瘫痪:这一部分中有的开始呈现弛缓性双侧瘫痪,2岁后表现为痉挛。

(2)痉挛性四肢瘫痪。

(3)痉挛性偏瘫。

(4)痉挛性截瘫。

(5)痉挛性三肢瘫痪。

(6)痉挛性单肢瘫痪。

2.运动障碍型

也可称锥体外系性瘫痪,约占患儿的20%。

3.共济失调型

约占患儿的1%~2%。可单独或与其他型混合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

4.混合型

同一个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脑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症状开始于婴儿时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常伴有各种异常动作,如手足徐动症、舞蹈状动作、肌阵挛等,个别患儿有运动失调。可能在出生后数天内即出现脑症状。以后出现抬头和坐立困难时才被家长发觉。患儿的肢体很少活动,特别下肢更为明显,在被动运动时,因肌张力增强,肢体难于移动。有的肌肉强直,呈现角弓反张状或剪刀步态等。重者患儿表现呆滞、智力低下、语言及视听障碍、吞咽困难、发音不清等。有时出现抽搐发作,在并发感染时更多见。诊断该病可根据上述症状与体征,并参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CT、MRI等辅助诊断。脑瘫是先天或后天性脑病变的残留现象,病情不再进展。因此,经过长期综合功能训练、智力开发,给予营养脑细胞及神经、肌肉药物,并配合按摩、针灸等治疗,轻症可以基本治愈。重症可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行外科矫形手术,以减轻痉挛状况。但瘫痪重者恢复的程度较小。在生后3个月内诊断称为超早期诊断;生后6个月内诊断称为早期诊断;生后7~9个月无经验的父母也能发现运动异常。

病历摘要

患儿,男,23个月。以“双下肢痉挛性瘫痪20个月,抽搐一次”为主诉来诊。患儿为8个月早产,第一胎,侧切分娩。生后中度窒息。经气管插管抢救好转后在我院新生儿住院1个月,诊为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未经过系统治疗。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年儿,1岁会坐,近2岁扶物能站,至今仍不会有意识地说话,只会发“大大、滴滴”等声音。本次因抽搐发作而来诊。患儿抽搐时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屈曲、强直、抖动、意识不清,约持续5分钟,无二便失禁。经家人按压人中穴不见好转,送到我院。该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均健康,无特殊嗜好及接触有害物质。家族亦无同样病史。母孕早期(约3个月)曾患过“上呼吸道感染”,用青霉素及抗感解毒冲剂后痊愈,无晚期妊娠中毒症病史。

体格检查:T 37.6℃,R 28次/分,P 96次/分,血压正常。营养发育欠佳,五官端正,表情呆板,咽部充血,颈软,心音纯正,无杂音,心音有力,心率92次/分,律齐。两肺音清,腹平软,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检查不合作,但双眼直视,表情呆滞,眼球活动不灵活,检查时易哭闹,四肢肌张力强,双肱二和三头肌腱、双膝反射、跟腱反射均亢进,扶站时双下肢呈剪刀状态。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EEG:广泛中度异常脑电图,未见癫痫波。MRI显示两侧脑室扩大,双侧脑室旁白质软化。额颞叶蛛网膜下腔隙增宽,大脑萎缩。

入院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智力低下。

治疗措施

1.重症抽搐者来诊后立即给予解痉止抽治疗。首先5%水合氯醛1ml/kg灌肠,约5~10分钟后抽搐缓解,但能维持3~4个小时,患儿再次出现抽搐,症状同前。我们又给予地西泮每次0.2~0.3mg/kg,静脉推注,经上述药物交替治疗抽搐止。像此类患儿必要时可上麻醉环治疗。

2.抽搐持续状态期间必须吸氧、监护治疗。

3.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4.给予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6、B12治疗。

5.综合功能训练6个月内患儿可做被动操,6个月以上患儿做主动操,1岁以上患儿扶物站、拉手走,轻者可单腿跳、走平衡木等综合训练方法治疗。

6.智力开发 可教孩子发单音节、双音节、学说话。有意识引导孩子看图画、听录音、看录像。让孩子辨别出同类物并能将其分别放入同一箱内等。

7.可请中医协助治疗,如定期针灸、按摩等。

8.如合并症状性癫痫时,给予抗癫痫治疗。

本患儿属重症,经长期治疗后,4、5岁时能认识父母,扶物可走路,不能独行,必要时5~6岁以后可手术治疗。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小儿脑瘤卒中(出血) 下一篇:病例 脑面部血管瘤病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