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癫痫持续状态
病例 癫痫持续状态
作者
吴保敏
案例诊断
癫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上呼吸道感染
导读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不是癫痫(epilepsy,EP)的一型,各型EP都可以产生该类型的SE。SE指一次EP发作或多次频繁发作期间意识不恢复达30分钟。2001年,国际抗EP联盟给出新的SE定义:“超过大多数这种发作类型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后,发作仍然没有停止的临床征象,或反复的EP发作,在发作期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此定义“大多数患者发作持续时间”难以界定,故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30分钟显然太长,笔者意见SE 10分钟不止就必须静脉给药,30分不止就该应用异戊巴比妥(阿米他)止惊。SE分惊厥性与非惊厥性两大类。惊厥性SE以肌肉痉挛为主,有全身性发作、半身发作及限局性运动性发作。非惊厥性SE比惊厥性SE发病率低,在各型中不超过25%,其中常见有失神(小发作)SE及复杂部分性SE。SE超过1小时称为难治性SE。SE婴幼儿发病率高,37%发生在1岁以内,73%发生在3岁以内,85%发生在5岁以内。SE也可以是首次EP发作的表现。现在有研究者认为,将30分钟定为诊断SE的时限时间太长,建议改为20分钟,现在尚无结论。强直-阵挛SE倍受各科临床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本型既常见又严重,是神经系统的急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可致死致残。因此,有作者强调SE主要指EP强直-阵挛持续发作。其发生原因常见为原有EP的患儿突然停用抗EP药及全身感染。近年,由于诊治的进步,SE病死率已从过去的20%~30%下降到5%~10%。

为查明EP病因,我院小儿神经病房及门诊自1989年以来,已给多例EP患儿作了头部磁共振(MRI)检查,发现其中3岁以下患儿3/4有脑结构异常,如缺血缺氧脑损伤、脑先天发育异常、颅内感染后遗症等;并发现有脑结构异常的EP患儿在全身感染、代谢紊乱、发热或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时发生SE的几率比无脑结构异常的EP患儿高。

病历摘要

患儿,男,8岁。2000年5月来诊,病史自6岁起强直-阵挛性抽搐,每年5~6次,曾做过多次EEG、BEAM,均未捕捉到癫痫波。未经系统抗癫痫治疗,只是间断地服些中药。此次来诊前2天流涕、轻咳、未发热。来诊当天上午突然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频繁抽搐不止,来院时抽搐已达30分钟。

体格检查:频频强直-阵挛发作,意识不清,压眶无反应。体温38.5℃,多汗。呼吸节律及心跳增快。心律正,心率130次/分。双肺痰鸣,无湿啰音。腹平软,肝脾不大。舌被咬破,裤子尿湿,人中被捏破,口唇发绀,瞳孔散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经抢救10分钟后抽搐停止。再检查,咽红、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WBC 14.0×109/L。入院后第4天做AEEG,描记24小时,记录期间无临床发作。清醒状态下无痫波发放,睡眠状态下双侧全部导联阵发阴性棘慢波,共发作3次,每次持续2~3分钟。头MRI未见异常(入院后第3天)。

入院诊断:癫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措施

1.在门诊抢救室就地抢救,平卧头侧位,放牙垫,防止舌咬伤及后坠。吸痰,鼻导管吸氧。

2.迅速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地西泮注射液8mg,未经稀释静脉推注,速度1mg/min,当推入6mg药液时抽搐停止,立即停止推注。

3.紧接着静脉推注20%甘露醇100ml加地塞米松7mg。

4.温冷水擦身降温。

5.抽搐停止后20分钟再次抽搐,又静脉推注地西泮7mg,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ml,抽搐停止,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80mg。

经上述处置后,呼吸、心跳、血压平稳,安静入睡,体温降至37.3℃后,用担架抬入病房住院。到病房后未再抽搐,翌晨醒来食玩如常,对发作无记忆。住院6天,确诊癫痫后给予卡马西平口服,系统抗EP 1年后发作停止,用药2年复查AEEG癫痫波消失,缓慢减量停用抗EP药。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下一篇:病例 急性上颈段脊髓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