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实质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称为脑出血。系因脑血管壁的缺陷使血外溢而进入脑实质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小儿常因脑血管畸形、动脉瘤、颅内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脑出血。小婴儿多见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脑出血。颅脑外伤为脑出血的常见诱因。脑出血急性期常见的表现:多先有头痛、头晕、呕吐,然后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惊厥等。由于出血部位的不同及出血量的多少不一,临床的表现也不相同。
1.脑叶出血
出血部位在大脑皮质下白质内。表现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为主,也可出现脑叶局灶征如部分性癫痫发作、单瘫等。
2.基底节区即内囊出血
轻者(多属外侧型)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轻或无,出血灶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偏瘫,亦可见出现“三偏”。重症(多属内侧型)起病急,昏迷深,瞳孔不等大,出血侧瞳孔散大,对侧偏瘫,锥体束征阳性。
3.脑干出血
轻者出现出血侧的面神经和外展神经瘫及对侧肢体偏瘫,头和眼凝视瘫痪侧。重者迅速进入昏迷,四肢瘫,双侧病理征阳性,少数出现去大脑强直。双瞳孔极度缩小,持续高热,呼吸障碍,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4.小脑出血
多表现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区头痛、一侧肢体共济失调,可有眼震、一侧周围性面瘫。重症者为迅速进展的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因急性枕大孔疝而死亡。
5.脑室出血
多为继发性,表现为突然昏迷加深,出现脑膜刺激征,四肢弛缓瘫,可见阵发性强直痉挛或去大脑强直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突出,面部充血多汗,生命体征不稳定,预后差。在诊断脑出血时,除了腰穿外,CT早期即可发现脑内高密度出血影,可显示出血部位、大小、邻近的脑水肿带、脑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利于诊断。
患儿,男,10岁。因“剧烈头痛伴频吐2天”为主诉入院。2天前被母亲用毛巾抽打到头部,30分钟后患儿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似炸裂样痛,以前额及后头部为重。随即出现喷射状呕吐20余次,呕吐后自觉疼痛稍有减轻可忍受,但仍持续疼痛不止。病后无发热、无抽搐、无肢瘫、无意识障碍等。近一年来,有间歇性头痛,可片刻缓解。
体格检查:T 36℃,P 110次/分,R 20次/分,Bp 13/9kPa(98/68mmHg)。发育营养佳,神清,痛苦面容,烦躁不安,查体合作。内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颅神经及周围神经亦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颈强明显,布氏征阳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WBC 13.3×109/L,RBC 4.35× 1012/L,Hb 122g/L。EEG右枕、中央顶慢波灶,中度异常。TCD左侧大脑中A、前A轻度痉挛,右侧大脑后A供血不足。脑脊液为均匀一致血性,离心后上清液黄染,压力偏高,除细胞数94×106/L、蛋白1.17g/L改变外;其余均正常。头部CT检查左顶叶脑出血破入脑室。
入院诊断:脑出血。
1.入院后嘱其绝对卧床,将头位抬高30°,不得轻易搬动头部。急性期处理的原则是止血及防止继续或再发出血,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止并发症出现。
2.降颅压止血 给予20%甘露醇100ml,每12小时静脉推注,5天。同时给予EACA 3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5~30分钟内滴完。
3.为保护脑功能防止继续损伤,伍用钙通道拮抗剂20天。
4.住院期间为防止脑室出血形成铸型和减轻临床症状,反复腰穿放血性CSF 3次。
经上述治疗,绝对卧床4周后,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复查均恢复正常,方准离床活动。住院47天出院。MRI复查出血灶基本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