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治疗过的化脓性脑膜炎指未经彻底及系统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其特点是病程迁延,可有较长时间的发热,脑症状、脑脊液炎性改变已不典型。本病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积水、失明、耳聋、面瘫、肢体运动障碍、继发性癫痫和智力低下等,重者可致死。
PM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程度不等的颅内压增高、婴儿前囟饱满为主要临床表现,腰穿脑脊液(CSF)为化脓性改变。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重症病例病死率高。化脓性脑膜炎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治疗,多数可获满意疗效。由于儿童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近年已明显下降。
患儿,男,9岁。1990年3月,因间断发热1个月,近10天走路不稳由外院转来。病史:一个月前感冒后不久发热达39℃,伴头痛(额部明显)、呕吐(非喷射性),精神萎靡,病后第3天当地腰穿诊为化脓性脑膜炎。CSF细胞数1200×106/L,中性粒细胞占0.90,糖1.5mmol/L,蛋白0.85g/L,氯化物正常,培养生长肺炎链球菌。给予青霉素及氨苄西林静脉滴注,每天3次(量不详)治疗后第5天发热渐降,头痛、呕吐减轻,一般症状明显好转,第11天体温基本正常,但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家人要求停药并自动退院。回家后自服螺旋霉素4天皮疹逐渐消退。入本院前10天(病后20天)又出现低热、手颤、吃饭拿筷子及匙困难,走路呈醉汉样。入院前2天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高热。
体格检查:T 38.4℃,无面瘫及眼震,四肢无瘫,但走路不稳,两足距离宽,呈蹒跚步态,昂白征(闭目直立征)阳性,Mann征(睁眼足尖对另脚足跟站立)阳性,指鼻不准,跟膝胫试验阳性,双巴氏征阳性,轻度颈强,布氏征及克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入本院当天周围血WBC 19.2×109/L,N 0.78,当天腰穿CSF外观无色透明,潘氏试验±,细胞数37×106/L,中性粒细胞0.72,糖3.3mmol/L,蛋白0.85g/L,氯化物118mmol/L,涂片检菌阴性。
入院诊断:颅内感染性质待查、共济失调。
1.入院后给予青霉素钠盐480万U,每6小时静脉注射。住院第1天脑脊液细菌培养肺炎链球菌生长。药敏试验青霉素对该菌敏感,使用氯霉素7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天,地塞米松1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续7天,以后逐渐减量至14天停用。
2.治疗10天后小脑症状消失,2周后巴氏征消失,第13天体温正常,周围血WBC恢复正常。
3.治疗20天后复查CSF外观无色透明,潘氏试验±,细胞数5×106/L,糖3.5mmol/L,蛋白0.5g/L,氯化物122mmol/L,涂片检菌(-),细菌培养(-)。胸片未发现异常。EEG广泛轻度异常。增强头部MRI右侧颞叶、左侧基底节区,双侧小脑半球在注射GdDTPA 0'、10'、20'各扫描1次见散在斑片状高信号,局部脑膜见条状高信号,符合脑膜脑炎改变。
4.青霉素治疗持续4周,第5周改为肌内注射80万U,每天2次。病后3个月复查病灶基本吸收,无脓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