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弓形体病
病例 弓形体病
作者
张惠;吴捷
案例诊断
弓形体病
导读

弓形体病或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人兽共患疾病,是由弓形虫所致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因其能通过胎盘,是胎儿期唯一的重要原虫感染,常因被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而感染。若与猫、狗、禽、牛、羊等密切接触以及输血、器官移植感染,亦可引起后天性弓形体病。我国曾调查1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感染率为5.17%,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感染率为25%~50%,高者可达80%以上。先天性感染常为多器官组织受累,可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致畸严重,如小头畸形、智力低下、脑积水、小眼球、心脏及消化器官受累、肝脾大、黄疸、贫血,类似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表现。大部分出生时无症状,而生后数周、数月、数年才出现症状。后天获得性感染,年长儿多见,病情轻重不等,可呈亚临床型,亦可呈暴发型。可呈局限性表现,其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心肌炎、肺炎、胸膜炎、腹膜炎、肾炎、肝脾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本病的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开展了具有高度特异性又很敏感的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血弓形虫(Toxoplasmosis)抗体,简称To-IgM,有的用PCR法检测弓形虫抗原。有效的治疗用磺胺嘧啶、乙胺嘧啶、螺旋霉素,并配以支持及免疫疗法。局限性弓形体病预后良好,严重先天性感染和多器官受累者预后差。总之,本病对患儿威胁较大,早期诊治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病历摘要

1.病例1

患儿,男,10岁。以“水肿6天”为主诉入院,以眼睑水肿起病,病后3天全身水肿且腹胀,乏力,无发热,无心悸气短,无尿少,有与猫接触史,而且其父母卖猪肉,经常有生肉接触史。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一般,呼吸平,自动体位,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轻度水肿,心肺正常,腹膨软,肝未触及,脾肋下2cm,移动浊音阳性。

辅助检查:甲肝、乙肝、丙肝等各项检查均阴性。血白蛋白29.6g/L,ALT 150μ/L,总胆红素定量131μmol/L,直接胆红素65.7μmol/L,间接胆红素65.3μmol/L,腹水李凡它试验阴性,细胞数6个/mm3,尿蛋白定量0.13g/24h,肝MRI扫描:重度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门脉高压。血To-IgM阳性,确诊为弓形体病。

外院误诊为肝硬化,经治疗无效。本院按弓形体病治疗,给予螺旋霉素6天,水肿和腹胀减轻,好转出院。

2.病例2

患儿,男,3岁。逐渐消瘦,低热,腹胀2个月。食欲一般,无肝炎、结核接触史,平日经常和小狗亲脸、亲嘴。外院按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无效。

(1)体格检查

Ⅱ°营养不良状,心肺正常,腹膨欠软,移动浊音阳性。

(2)辅助检查

胸部正位片未见病灶,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To-IgM阳性。

(3)入院诊断

弓形体病,不治自动退院。

3.病例3

患儿,女,3个月。皮肤黄染3个月,尿黄染尿布,大便偶白。

(1)体格检查

发育营养一般,皮肤及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肝肋下2cm,Ⅰ°硬,脾肋下2cm。

(2)辅助检查

肝功ALT 66U/L,总胆红素105μmol/L,直接胆红素55.8μmol/L,间接胆红素49.4μmol/L,血嗜酸细胞计数3×109/L,血细菌培养阴性,血To-IgM阳性。

(3)诊断

弓形体病,按弓形体病治疗并用中药退黄疸减轻出院。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积极控制弓形虫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增加机体免疫力。

1.控制感染

(1)磺胺嘧啶(SD)50~150mg/(kg·d),分4次口服,特别是脑弓形体病,因SD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较好,可静脉滴注,约用2~4周。

(2)亦可并用乙胺嘧啶1mg/(kg·d),分2次口服,经2~4天后剂量减半,连服3周,新生儿可每隔3~4天服药1次(小儿每天最大量不超过25mg,成人不超过50mg)。本药排泄较缓慢,易引起叶酸缺乏及骨髓造血抑制,应合用叶酸以减少毒性,共给予2~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个月。

(3)螺旋霉素成人2~3g/d,儿童50~100mg/(kg·d),分4次服用,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再重复1个疗程。螺旋霉素可与磺胺嘧啶交替使用。如病变广泛,眼弓形体病服用螺旋霉素,同时可用短程激素。

2.加强支持疗法及免疫疗法等。

3.对症处理,如保肝、用中药退黄等。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肢皮炎性肠病 下一篇:病例 婴儿肝炎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