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哮喘急性发作伴纵隔、皮下气肿
病例 哮喘急性发作伴纵隔、皮下气肿
作者
张晗
案例诊断
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Ⅰ型呼吸衰竭
导读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出现纵隔、皮下气肿及气胸等并发症,但文献报道在有肺部基础疾病老年人多发,儿童报道罕见。

病历摘要

患儿,男,13岁。以“发热、咳嗽3天,加重伴喘息1天”为主诉入院。病初咽痛、咳嗽,伴发热,入院前1天咳嗽加重,并出现喘息、胸闷,收入我科。有湿疹史,2009年9月于我院诊断为儿童哮喘,家人未按医嘱进行系统吸入治疗,仅是间断吸入信必可、万托林治疗。入院查体:T 38.6度,P 145次/min,R 55次/min,烦躁、语不成句、呼吸急促、耸肩伴鼻扇及三凹征、口周发绀,不能平卧,颈部皮肤出现握雪感,咽赤,扁桃体Ⅱ度大,气管居中,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少许喘鸣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四肢末梢稍凉,四肢可见花纹, CRT 4秒。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109/L,St 85%;CRP 59mg/dl。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入院诊断: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Ⅰ型呼吸衰竭。

治疗措施

1.给予患儿心电血氧监护、鼻导管吸氧。

2.甲强龙静脉滴注,每次2mg/kg,每隔12小时一次。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

3.可必特及普米克每次1mg,泵吸,1小时内连续3次,后改6小时1次,患儿喘息仍不缓解,颈部皮肤出现握雪感,胸片提示:颈部两侧可见索条样透光区(图1)考虑出现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立即行肺CT检查。CT回报:①双肺散在渗出病变;②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双肺叶间积气(图2)。

图1 颈部两侧见索条样透光区

图2 肺部CT:纵隔气肿

4.予氨茶碱、硫酸镁平喘,加强监护,吸痰通畅气道。

5.同时予头孢吡肟抗感染联合希舒美控制感染、沐舒坦化痰。

6.完善病毒学、肺炎支原体抗体、血生化、尿便常规等相关辅助检查。

7.于入院第3天,喘息逐渐减轻,5天热退,停用全身激素治疗,抗生素降级为明可欣,继续可必特及普米克每次1mg,泵吸,由每隔6小时一次减为每隔8小时一次,然后至每隔12小时一次,住院13天出院。

出院时情况:患儿无咳喘及发热,无胸闷及呼吸困难,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查体:神志清,颈部握雪感消失,双肺未闻及喘鸣音。心脏听诊无异,腹部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出院诊断:①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②纵隔气肿;③皮下气肿;④Ⅰ型呼吸衰竭。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下一篇:病例 小儿肺曲霉菌病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