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组既不同于细菌又不同于病毒的病原体。而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其临床特征绝大多数都有发热,甚至持续高热。咳嗽轻重不一,呼吸困难少见,肺部体征轻微,甚至听不到湿啰音。病程中可出现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有肺外并发症为本病特点,常在感染同时出现溶血、脑炎、心肌炎、肾炎等器官与系统损害。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因在病程中常继发细菌感染或交叉感染病毒,此时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并在肺部可以听到小湿啰音等典型支气管肺炎表现。
本病一年四季散发发病,秋、冬季较多,每3~4年有一次流行。过去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但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患病年龄下移,婴幼儿也不少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在婴儿肺炎中经检测MP-IgM证实有生后37天患肺炎支原体肺炎者。1987—1991年,北京3家儿科医院对1~14岁住院1031例肺炎患儿检测证实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达25.7%。有报告指出最高年份可达33.1%。我院1995年对494例肺炎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7~10岁组阳性率高达75%。提示该病原体已成为小儿重要病原。
尽管本病临床表现特异,肺外表现多样,但及时诊断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后良好。
患儿,男,6岁。2周来发热,体温38~39℃,伴轻度咳嗽及膝关节痛,曾按支气管炎在某医院静脉滴注青霉素10天发热不退。近5天患儿烦躁、多动,昨天呕吐一次,无腹泻,诊断支气管肺炎转来我院。
体格检查:患儿多动,在室内乱跑,检查不合作,呼吸不急,无鼻扇,咽红,扁桃体Ⅰ°肿大、表面无渗出,右后听诊可闻干鸣音,叩诊不浊,心率100次/min,节律正,腹平软,肝脏未扪及。躯干隐约可见充血性皮疹,膝关节无红肿,活动不受限,颈强阴性,双膝反射不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
辅助检查:WBC 14×109/L,胸片右下模糊影。
入院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
1.入院后检测血冷凝集试验凝集价>1∶64,按肺炎支原体肺炎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及口服红霉素治疗。
2.给予镇静及对症治疗,使其能安静卧床。
3.腰穿结果,脑脊液外观清,细胞数2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450mg/L,糖及氯化物正常。入院一周血MP-IgM 1∶640阳性,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脑炎。
4.根据上述治疗方案,患儿在入院第3天始体温高峰由39.5℃逐日下降,每天发热持续时间缩短,高热时服退热剂退热,时间由口服后1个多小时至自前一次口服后20分钟即退。咳嗽减轻,皮疹消失。第5天已将镇静剂停用,能听话,多动明显减少,食欲恢复,不吐也无抽搐。入院第8天体温降至正常,多动消失,自己能穿衣服。
5.入院2周脑脊液检查已恢复正常,肺部干鸣音,复查胸片右肺模糊影已消失,但脑电图仍有弥漫性慢波,住院2周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