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儿童支气管哮喘
病例 儿童支气管哮喘
作者
尚云晓
案例诊断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度)、肺炎支原体感染
导读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加趋势。总体发病规律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哮喘患病率在10%~30%之间;我国城市0~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1999年、2000年两年患病率平均为1.54%,累计哮喘患病率平均为1.97%,较10年前增加近1倍(1990年为0.98%);重庆、上海累计患病率分别为4.63%和4.52%。2010年的全国儿童哮喘发病率调查显示,累计哮喘患病率接近3%,日益增高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现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哮喘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了。现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AHR)及气流受限。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诱发因素的刺激后,由于气道反应性的增高,可引起气道痉挛,导致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在疾病早期,气流受限是可逆的;若病变持续进展,则可进入气道不可逆性狭窄阶段(气道重建),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肥厚,基底膜增厚。

病历摘要

患儿,男,7岁,以“反复喘息4年,加重半天”为主诉入院。4年前,因感冒后出现第1次喘息,以后喘息反复发作,每年3~4次,发作诱因为感冒或运动后,闻及花粉后发作1次。2年前曾口服顺尔宁2个月,停药后有诱因时仍有喘息发作,未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天前患感冒,近半天出现喘息。该患儿生后2个月时面部湿疹较重;2岁时于耳鼻喉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儿母亲有哮喘病史。

体格检查:体重23.0kg,BP 110/70mmHg。患儿烦躁,呼吸促,45次/min,口周无发绀,轻度鼻扇,叩诊胸部略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布满喘鸣音,呼气相延长。心率增快,110次/min,律正。腹软,肝肋下1cm。

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鼻咽部分泌物MP-PCR阳性,其他病毒阴性;胸片示双肺透过度增强。肺功能检查: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的70%;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为72%;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56ppb;过敏原检测:尘螨特异性IgE明显增高(+++);血气分析:非吸氧状态下PaO70mmHg,PaCO45mmHg,SaO91%。

诊断: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度)、肺炎支原体感染。

治疗措施

1.吸氧。

2.心电血氧监护。

3.保持气道通畅。

4.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可必特雾化溶液2.5ml加入布地奈德雾化溶液2.0ml雾化吸入。首次吸入后30分钟,喘息明显减轻,SaO2上升至95%,但仍需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再次可必特雾化溶液2.5ml加入布地奈德雾化溶液2.0ml雾化吸入,吸后SaO2可达98%以上。鉴于病情已经稳定,遂延长雾化吸入间隔,按每隔8小时吸入给药。同时予以丙卡特罗(美普清):25μg,间隔12小时口服。

5.抗生素治疗 阿奇霉素(因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证据)0.25g,每天1次口服,连用3天。

6.其他药物 白三烯调节剂(顺尔宁)5mg,每天1次口服。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毛细支气管炎 下一篇:病例 小儿重症哮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