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双下肢无力5个月
病例 双下肢无力5个月
作者
高平
案例诊断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小细胞肺癌
病例摘要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河南籍农民。因“双下肢无力5个月”于2010年7月20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右侧明显,休息后好转,晨轻暮重。2010年3月30日就诊于当地省医院,查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MRI提示颈椎病、腰椎病,诊断为“椎管狭窄”。2010年4月开始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至步行10余米后即出现站立、行走不能。发病以来体重下降9kg,食欲轻度减退,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3月前曾行舌下肿物切除术,具体不详,余无特殊。

个人史:吸烟史10余年,每日20支,已戒5个月余。

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构音欠清,四肢未见肌肉萎缩,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以髂腰肌、股四头肌无力为著,远端肌力5-级,疲劳试验(+)。四肢腱反射均低,病理征(-)。深浅感觉正常,共济运动无异常。

入院诊断

双下肢无力待查

1.周围神经病?

2.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3.重症肌无力?

入院后诊治

三大常规、血生化和甲状腺功能全套均正常。血自身抗体全套均阴性,各项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以及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

新斯的明试验:注射前双下肢疲劳试验28秒,注射后40秒,结果为弱阳性。

腰穿:脑脊液压力160mmH2O,常规正常,蛋白0.866g/L(0.15~0.45g/L),糖及氯化物正常。

因临床上不除外重症肌无力,入院后给予澳吡斯的明30mg,一日3次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体征无明显变化。

2010年7月26日肌电图(EMG):①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符合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轴索损害为主(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减低)。②重复电刺激(RNS):右侧正中神经、副神经低频波幅递减,最高递减达39%,高频波幅递增(图1),最高递增达550%。③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右侧伸指总肌平均Jitter:73微秒,明显异常;纤维密度(FD):1.2。

图1 右侧正中神经50Hz RNS可见波幅递增280%

最终诊断

1.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LEMS)

2.小细胞肺癌

蒋景文教授查房(2010年8月6日)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进一步诊治

2010年8月9日胸部CT:纵隔4、7、8区肿大淋巴结,双中下肺少许条片状致密影及磨玻璃影;右肺尖少许间隔旁肺气肿;右肺上段钙化灶。8月13日增强胸部CT:多处淋巴结肿大,建议行气管镜和食管镜寻找原发肿瘤。

2010年8月16日转胸外科。8月18日在全麻下行气管镜检查,见隆突增宽,活动减弱,右肺上叶与中间段支气管交界嵴增宽,上支气管、各叶支气管未见新生物,各段支气管开口未见异常。8月22日出现咳嗽、痰多,偶有痰中带血丝现象,给予抗炎、化痰治疗。8月24日行右胸腔镜右侧纵隔肿物切取活检术,术中见右侧后纵隔隆突下实性占位性病变,3cm × 6cm,椭圆形、质地硬,固定,灰白色,其表面纵隔胸膜增厚,血供丰富,第七、八组淋巴结肿大与肿物融合成团并一体化,质地硬。取少许肿物组织送病检。结果回报:(后纵隔)少许横纹肌、脂肪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9月1日胃镜未见食管占位性病变,胃窦部黏膜病理提示:中度慢性炎症伴中度肠化。此间复查各项肿瘤标志物均未见阳性结果。

2010年9月2日患者自动出院,嘱出院后到当地医院肿瘤科继续寻找原发肿瘤。

随访

2012年7月电话随访患者,自诉病情与出院时无明显变化。曾于郑州某医院行病理检查提示:小细胞肺癌。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间断四肢痛性痉挛发作、双手活动不灵伴右手无力2年余 下一篇:病例 左下肢肿痛1年,加重伴双肘、腕肿痛1个月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