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7岁,体育教师。于1999年4月出现胸闷、咳嗽、咯血伴晕厥。1999年6月在我院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右下肢深静脉炎”。予抗凝、抗感染、扩血管等治疗,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但病情逐渐加重,自1999年10月起出现间断腹水、双下肢水肿、少尿,2000年6月16日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查体:R 22次/min,BP 90/60mmHg,巩膜黄染,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HR 90次/min,P2亢进分裂,三尖瓣区有3/6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腹围82cm,肝肋下4cm,移动性浊音阳性。
血气分析pH 7.489,PaO2 54.8mmHg,PaCO2 25.8mmHg,SaO2 89.7%。
心电图:SⅠQⅢTⅢ,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V1~5 T波倒置。
X线胸片:两肺动脉扩张,外围分支纤细,肺动脉段凸出,右心室增大,心胸比0.55。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图1)示缺损区累及左肺中下野(上下舌段及基底段),右肺背段、上叶。下肢核素静脉造影示右下肢侧支循环形成,两下肢静脉迂曲增粗,回流延迟。肺动脉增强CT示右上叶尖、后段支,左上叶尖后、前段支,右中叶外段支,左舌叶上、下段支,右下叶前、外、内基底支等均可见管腔内充盈缺损,右上叶前段支及左下叶基底支管腔闭塞。肺实质灌注期双肺内均可见较大范围密度减低影,以右上肺、左舌叶及左下肺区域显著。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压力140/50(75)mmHg。

图1 术前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放射性缺损区主要累及左肺中下野(上下舌段及基底段),右肺背段、上叶各肺段
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右下肢深静脉炎。
患者于8月30日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取出大量血栓(图2)。

图2 术中取出肺动脉内血栓
术前测肺动脉压72/48mmHg(上肢血压70/40mmHg),术后测肺动脉压41/22mmHg(上肢血压120/60mmHg)。术后第二天双肺出现湿啰音,血气分析PaO2 53.1mmHg,PaCO2 30mmHg,SaO2 92%,床旁X线胸片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肺泡性肺水肿。考虑栓塞的肺血管血运重建后发生再灌注性肺水肿。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支持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术后4周复查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肥厚减轻,V3~5倒置的T波回复。X线胸片示肺动脉段回落,肺动脉高压明显减轻。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示左肺尖、后段、下叶,右肺前、外基底段较取栓术前放射性显著改善,左肺背段、右肺中上野改善不明显(图3)。于9月30日出院。出院查体:BP 110/74mmHg,心脏未闻及杂音,肝脏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一般体力活动,评估心功能Ⅱ级,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

图3 术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左肺尖、后段、下叶,右肺前、外基底段较取栓术前放射性显著改善,左肺背段、右肺中上野改善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