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病因既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因素引发的。多种因素如先心病、血管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并发症、肺动脉高压、休-斯二氏综合征、创伤等均可导致肺动脉瘤的形成,其中,白塞病血管炎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由于肺动脉瘤有较高的破裂风险以及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其死亡率也往往较高。
心室毛细血管瘤是另外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病因往往难以明确,其诊断常依赖心脏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病理学诊断在有手术指征的条件下由外科切除术后得以明确。
本文介绍一例极其罕见的病例:多发性肺动脉瘤合并右心室毛细血管瘤,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病例报道。
患者,男,17岁。因反复发作干咳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胸片(图1)和CT提示双肺多发散在阴影,双侧肺门未见类圆形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1个月后复查CT,肺部阴影较之前减少,且未发现有肺动脉瘤。然而,患者4个月后再次因反复咳嗽并咯血被送往当地医院,行肺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肺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右心室充盈缺损,右心室附壁血栓不除外,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

图1 X线胸片:双肺多发散在阴影,双侧肺门未见类圆形阴影
心脏超声示右心室腔内中部探及14mm×32mm团块,其回声似心肌回声。X线胸片(图2)示双侧肺门类圆形阴影。

图2 X线胸片:双侧肺门可见类圆形阴影
CT(图3)示双肺多发肺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右心室充盈缺损疑为毛细血管瘤,不伴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因破裂风险大对病变处未行进一步活检。磁共振成像(图4)示肺动脉内瘤栓与肺动脉同时显影,考虑为血栓形成;右心室内占位附着于右心室前壁,未造成梗阻,占位早期为低灌注,约20分钟后瘤体开始强化,提示为附血管的肿物,根据其强化特点及血运充盈方式,考虑为毛细血管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正常。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有:CRP 89.5mg/L(正常范围0~8mg/L);高敏CRP 15.83mg/L(正常范围0~3mg/L);血沉 56mm/h(正常范围0~15mm/h)。所有自身抗体检查均为阴性,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




图3 肺动脉增强CT:双侧多发肺动脉瘤合并附壁血栓

图4 心脏MRI:右心室心腔内位于前壁占位病变
回顾患者病史,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干咳及咯血,无发热及胸痛。口腔及外阴亦未见溃疡及其他异常,针刺反应呈阴性。根据相关病史及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多发性肺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及右心室毛细血管瘤。因肺动脉瘤大量附壁血栓,给予患者抗凝处理。其他对症治疗包括阿魏酸钠等,由于血管炎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给予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患者右心室占位病变较小,无血流动力学障碍,短期内无急性变化趋势,暂无需手术切除,需随诊观察。十天住院治疗后复查患者血沉降至27mm/h,一般症状好转,应患者要求予以出院并继续给予药物治疗,嘱其随诊复查。
在出院后8个月的电话随访中,患者仅诉复发轻度干咳,无咯血。患者未作进一步检查,药物治疗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