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颅内动脉瘤
病例 颅内动脉瘤
作者
毛俊峰;魏世辉
案例诊断
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导读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发病前无明显先兆、起病急、症状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重视颅内动脉瘤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其破裂出血的根本途径。动眼神经自脑干发出后,在进入海绵窦前与后交通动脉并行,位于后交通动脉的外下方,因此后交通动脉常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出现相应的眼部表现。临床上,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约占18%,许多患者因复视、上睑下垂首诊于眼科。现将我们收集的2例因动眼神经麻痹首诊眼科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性,54岁。2009年5月26日突然出现复视,伴头晕,28日出现上睑下垂,无头痛及视力下降,无肢体运动障碍,2009年6月3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门诊。无高血压、糖尿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9,左上睑下垂、完全不能上抬,瞳孔直径右眼3mm、左眼6mm,左眼对光反射消失,双眼视盘色淡红、界清,左眼球固定于外下斜位,向上、内、下运动受限。头颅CT及MRI未见异常;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报告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见一6.1mm×8.8mm的动脉瘤,瘤顶指向后外下方,瘤颈宽4.4mm(图1A)。诊断: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转入介入科,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并了解其的详情(图1B),并于2009年6月6日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再次DSA检查证实栓塞成功(图2)。2009年9月29日复查,患者左上睑能上抬约3mm,余眼部情况同前。

病例2.患者,女性,57岁。2009年4月24日突然出现左上睑下垂,伴左侧轻微头痛,无复视、视力下降及肢体运动受限,2009年5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门诊。无高血压、糖尿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2,左上睑下垂,完全不能上抬,左瞳孔散大、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视盘色淡红、界清,左眼球固定于外下斜位,向上、内、下运动受限。头颅CT未见异常;CT血管造影(CTA)怀疑左侧后交通动脉瘤;MRA报告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见一3.5mm×3.7mm及6.1mm×5.4mm的葫芦形动脉瘤,瘤顶指向后外下方,瘤颈宽2.7mm(图3)。诊断: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拒绝血管内治疗,转入神经外科,行DSA证实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并了解其的详情(图4),于2009年5月28日行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2009年9月22日复查,患者左上睑下垂消失,眼球能向上、内、外转动较术前明显好转,瞳孔直径右眼3mm、左眼4mm,左眼对光反射较右眼迟钝,余眼部情况同前。

图1  病例1的MRA照片

注:A.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B.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图2 病例1的DSA照片,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被弹簧圈栓塞

图2 病例2的MRA照片,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图4  病例2的DSA照片,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专家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高半胱氨酸血症 下一篇:病例 眼底血管样条纹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