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病例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作者
戴艳丽;魏世辉
案例诊断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导读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常用抗结核治疗的一线基础药物,国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EMB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视神经炎,其中以视神经损害最为常见,EMB引起的中毒视神经病变的病例报道也呈增多的趋势。本文收集了4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性,43岁,双眼视力下降57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4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双眼最差视力0.08,当地医院考虑为“双眼视神经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3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及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期间未觉好转。既往肾结核病史1年,口服异烟肼2片每日一次、利福平4片每日一次、乙胺丁醇3片(0.75g)每日一次12个月,吡嗪酰胺2片/日六个月,乙胺丁醇停药半月余。2010年8月5日行左肾切除术。糖尿病病史8年,皮下注射胰岛素药物,血糖控制满意。吸烟20年,现在平均10支/日,未戒烟。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0.15,左眼0.08,(不能矫正),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减弱,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眼底:视盘轻度水肿,边界尚清,色红,C/D=0.3,左眼视盘颞上方1PD处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余未见异常。眼压:右眼:18.20mmHg,左眼:15.30mmHg。F-VEP:双眼P2波潜时可,振幅低;ERG: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第5天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双眼视盘荧光着染,左眼视盘颞上1PD处见一点状荧光渗漏并呈墨迹样扩散。视野检查:右眼与中心暗点相连的颞侧视野缺损,左眼全视敏度下降。Leber线粒体基因检测:3460、11 778、14 484位点序列分析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五项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过筛试验(ANCA)、抗着丝点抗体(ACA)、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抗ENA抗体6项包括抗Jo-1抗体、抗Sm抗体、抗UIRNP抗体 、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1-70抗体,血沉、类风湿3项包括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血ACE、血尿常规、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结核三项检查免疫印记阳性。脑部MRI平扫+增强示:①双侧延髓、右侧视神经异常信号,考虑代谢性或中毒性疾病所致;②右侧基底节区小软化灶,左侧额叶缺血灶。诊断:①双眼乙胺乙醇视神经病变;②左眼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入院后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mg,静脉滴注3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给予泼尼松60mg,口服每日一次(一个月内减量结束)、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改善微循环、高压氧治疗。出院时视力较前有所提高,矫正视力:右眼0.12,左眼0.1。

病例2.

患者男性,43岁,双眼视力下降5个月,患者于2011年3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检查双眼矫正视力:0.5,未行治疗,视力逐渐下降,于3月26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双眼矫正视力为0.1,考虑为“双眼球视神经炎”给予激素甲泼尼龙500mg每日一次冲击治疗3天,效果不明显,两天后患者出现右小腿外侧及踝部麻木、发紧感,怀疑“视神经脊髓炎”转诊于神经内科,再次给予激素甲泼尼龙500mg每日一次冲击3天,并排除“视神经脊髓炎”,仍考虑为“双眼球视神经炎”视力仍不见好转。患者5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服用异烟肼3片,每日一次;乙胺丁醇3片(0.75g),每日一次;利福平1片,每日一次约6个月,6个月后间断服用过4个月,于2011年2月停药。患糖尿病5个月,空腹血糖最高9.9mg/dl,服用瑞格列奈1mg每日一次治疗,血糖控制满意。无烟酒等不良嗜好。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1,矫正视力:-5.25DS-0.50DC×90→0.08,左眼裸眼视力0.01,矫正视力:-5.25DS-0.50DC×90→0.1,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减弱,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所见右眼视盘界清,视盘无水肿,色稍淡,C/D=0.3,视网膜血管走形尚可,黄斑部陈旧变性区,左眼视盘界清,视盘无水肿,颞侧色淡,C/D=0.3,视网膜血管走形尚可,黄斑中心凹反光清。眼压:右眼16.8mmHg,左眼:17.4mmHg。PVEP:双眼在低空间频率条件下,P100波峰潜时延迟,波幅降低,在中、高两种空间频率条件下波形趋于平坦。FERG:双眼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b波波幅偏低,余FERG各项反应未见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右眼颞侧及下方视野缺损,左眼全视敏度下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未见明显异常。Leber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11778点位、3640点位、14484点位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五项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过筛试验(ANCA)、抗着丝点抗体(ACA)、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抗ENA抗体6项包括抗Jo-1抗体、抗Sm抗体、抗UI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1-70抗体,血沉、类风湿3项包括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结核三项包括金标1、金标2、免疫印记,抗心磷脂抗体2项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血ACE、血尿常规、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头颅MRI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前列腺、膀胱超声未见异常。诊断:双眼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B族维生素、中医针灸、高压氧治疗。出院时视力未见提高,自觉亮度、视野较前有所改善。

病例3.

患者男性,41岁,双眼逐渐视力下降4个月余,视物旋转3天后入院。既往结核性胸膜炎7个月,进行抗结核治疗(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片,剂量不详),现已停药1个月余,无烟酒等不良嗜好。眼科检查:右眼0.1,左眼0.05,不能矫正,光定位准确。双眼红绿色弱。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眼底:视盘无水肿,边界清,颞侧色淡,视网膜血管走行可,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压10.6mmHg,左眼眼压12.3mmHg。视野检查:双眼颞侧偏盲。PVEP:双眼在3种空间频率下,P100波峰和潜时均有延迟,左眼高频下明显。FERG:左眼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b波波幅较右眼低,余未见明显异常。O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抗核抗体五项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过筛试验(ANCA)、抗着丝点抗体(ACA)、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抗ENA抗体6项包括抗Jo-1抗体、抗Sm抗体、抗UIRNP抗体 、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1-70抗体,血沉、类风湿3项包括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结核三项包括金标1、金标2、免疫印记、抗心磷脂抗体2项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肿瘤标记物、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垂体MRI平扫和增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眼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入院后给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出院时右眼视力有所提高,右眼0.12,左眼0.05(矫正不提高)。

病例4.

患者女性,43岁,双眼突然视力下降4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未见好转。既往2010年11月患“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治疗10天后规律口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0.75g,每日一次)6个月”。住院期间检查肝功异常,予以保肝治疗后近3个月复查肝功均正常。2010年11月24日行气管镜检查及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矫正视力:-0.75DS→0.25,左眼视力0.3,矫正视力:-0.75DS→0.50,光定位准确;双眼红绿色盲。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右眼鼻侧边界欠清,色淡红,左眼视盘界清,色正常。双眼血管走形及比例可,黄斑区中央凹反射好。左眼色素紊乱。眼科辅助检查:OCT示:双眼颞侧RNFL厚度薄,黄斑未见异常。视野检查:双眼颞侧视野缺损,绝对性暗点多位于20度以内,似有垂直分界线分割的特征。VEP示;双眼在低、高、中三种空间频率条件下,P100波峰潜时均有延迟,波幅偏低。ERG示:双眼各项反应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抗核抗体五项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过筛试验(ANCA)、抗着丝点抗体(ACA)、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抗ENA抗体6项包括抗Jo-1抗体、抗Sm抗体、抗UIRNP抗体 、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1-70抗体,血沉、类风湿3项包括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结核三项包括金标1、金标2、免疫印记、抗心磷脂抗体2项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血ACE、血尿常规、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脑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眼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给予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出院时视力较前有所提高,双眼矫正视力0.8。

专家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下一篇:病例 成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