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介绍
患儿,男,1岁1个月,散居,因“反复咳喘3个月”于2011年2月2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
该患儿入院前3个月,患“重症肺炎(有心力衰竭表现,应用毛花苷丙针、呋塞米针等药物应用)”1次,即出现反复咳嗽伴喘息,呈阵发性连声咳,有痰不易咳出,活动后加重,伴气促、喘鸣。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按“肺炎”给予静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加用利巴韦林等药物及布地奈德雾化剂及特布他林雾化剂一天两次雾化吸入治疗1个月余,效果差。
该患儿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无湿疹等皮肤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喘息性疾病家族史。
入院时查体:
T 36.8℃,P 148次/min,R 65次/分,点头呼吸,鼻翼扇动,口唇稍发绀,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余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2.5×109/L,N:55.1%,L:40.2%,血沉:40mm/h,CRP:36mg/L,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传染病四项、免疫功能、痰培养、PPD均阴性。胸部CT(图1)示两肺透亮度不一致,呈现斑片状高通气与低通气混合征象、气体滞留征。初步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合并肺炎。

图1 胸部CT示两肺透亮度不一致,呈现斑片状高通气与低通气混合征象、气体滞留征
由于患儿住院后喘息症状较重,肺部可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血象偏高,以中性为主,血沉及CRP升高,给予头孢甲肟每日两次、夫西地酸钠每日两次、甲泼尼龙2mg/kg每日三次治疗4天,患儿咳喘好转后停用抗感染治疗并逐渐减甲泼尼龙为每日两次应用3天、每日一次应用3天至泼尼松片1.5mg/(kg·d),分两次口服。治疗过程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剂每日两次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由每日四次逐渐减至每日两次雾化吸入,并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滴剂)。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12天,复查血常规、血沉、CRP均正常,咳喘好转,安静状态下无点头呼吸、鼻翼扇动、口唇发绀、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病情稳定后出院。
最终诊断: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合并肺炎。
院外第1个月:泼尼松片1.5mg/(kg·d),分两次口服;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西替利嗪滴剂。院外第2、3个月:泼尼松片1.5mg/(kg·d),晨起顿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西替利嗪滴剂。第4个月起:泼尼松每月减量2.5mg,布地奈德改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每日两次,停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西替利嗪滴剂。随访至今,患儿安静状态下无咳喘。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部CT(图2),影像学表现较前无明显改变。

图2 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部CT,影像学表现较前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