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进行性四肢无力15年。
【现病史】
患者男性,50岁。患者于3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无力,行走不稳,呈进行性加重,蹲下不能站起来,弯腰不能,不能捡起东西。逐渐累及双上肢,持重物费力,并伴言语不利,颜面部及双上臂不自主肉跳,近十年出现性功能下降。在病程中无四肢麻木,无畏寒、发热,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无乳房发育异常。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发病来,精神、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过去史】
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生长于原籍。否认有外地居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
父母体健,兄弟3人均有类似情况。否认其他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查体】
体温36. 6℃,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内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无乳房发育及睾丸萎缩。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言语含糊,表情自然。计算力、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右利手。嗅觉粗测可,视野、视力粗测可。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同轴居中,无眼震,无复视。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额、面部痛觉对称,咬肌力量欠佳,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睑闭合有力,口角无低垂。双侧听力粗测正常,Rinne试验气导大于骨导,Weber试验居中。软腭居中,无声嘶,无饮水呛咳,咽反射正常。双侧转头、耸肩力量欠佳。伸舌居中,舌肌萎缩明显,舌肌纤颤。
双侧胸锁乳突肌、岗上肌萎缩。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呈鸭步步态。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痛、温觉对称正常,振动觉对称正常。Romberg试验(-)。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颈软,Kernig征(-)。括约肌功能正常。划痕试验阴性。
【辅助检查】
1.血生化(外院2010-05-04)丙氨酸转氨酶59IU/L(正常参考值<4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43IU/L(正常参考值<37),肌酸激酶593IU/L(正常参考值24~195),肌酸激酶同工酶25IU/ L(正常参考值0~24),总胆固醇7. 07mmol/L(正常参考值3. 1~5. 7),甘油三酯2. 38mmol/L(正常参考值0. 4~1. 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 64mmol/L(正常参考值0~3. 36)。
另弟妹三人血生化分别如下:
二弟(40岁) (外院2010-05-04):丙氨酸转氨酶79IU/L(正常参考值<4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60IU/L(正常参考值<37),肌酸激酶1414IU/L(正常参考值24~195),肌酸激酶同工酶41IU/L(正常参考值0~24),总胆固醇5.74mmol/L(正常参考值3.1~5.7),甘油三酯1.91mmol/L(正常参考值0.4~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5mmol/L(正常参考值0~3.36)。
大弟(43岁) (外院2010-05-04):甘油三酯3. 01mmol/L(正常参考值0. 4~1. 71),余未见明显异常。
妹妹(47岁) (外院2010-05-04):均未见异常。
2.血常规、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尿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胸片均正常。
3.肌电图示(外院2010-05-04)右侧胫前肌可见少量自发电位;轻收缩时,右侧肱二头肌、胫前肌及双侧股四头肌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波幅增高,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另弟妹二人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如下:
大弟(43岁) (外院2010-04-28):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肢体肌、胸锁乳突肌和椎旁肌肌电图检测结果呈现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失神经电位、主动收缩运动单位电位呈现巨大电位,募集电位数量减少,波幅增高)。
妹妹(外院2010-05-04):未见特征性改变。
4.头颅及颈椎MRI(外院2010-05-04)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结果】
取材部位:左肱二头肌
HE:可见到成组或成网状分布的小角状和小圆状萎缩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肥大变圆(图1)。ATP酶酸碱反应显示Ⅰ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呈片状样分布。萎缩和肥大肌纤维累及两型。NADH-TR:显示部分萎缩肌纤维深染。
结果:骨骼肌主要形态学改变是肌纤维出现典型群组化样改变,符合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图1 可见成组或成网状分布的小角状和小圆状萎缩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肥大变圆 HE×200
【基因检测】
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号外显子中CAG的重复数≥38。
明确诊断后,给予辅酶Q10、左旋肉碱及丁苯酞口服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未见明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