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全身乏力3年,加重1年
病例 全身乏力3年,加重1年
作者
陈娟;魏东宁
案例诊断
散发性线粒体肌病;单纯型线粒体肌病
病历摘要

【主诉】

全身乏力3年,加重1年。

【现病史】

患者,男性,54岁,吉林省珲春市干部。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双下肢明显,轻度活动后即感到疲乏,伴有肌肉酸痛及压痛。休息后减轻。无肌肉萎缩、眼睑下垂、咀嚼费力、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不适。1年前双下肢无力加重,酸软,容易疲劳,步行80~100m即需要休息。自觉连续咀嚼后感到咀嚼疲乏,无吞咽困难。半年前出现眼花,眼内异物感,活动后气促。

【过去史】

冠心病病史10余年。7年前行阑尾切除术。胃肠炎病史3年。

【查体】

体温36℃,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语言正常,高级智能检查未见异常。脑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全身肌容积正常,四肢远近端肌力均为4级,肌张力减低,感觉系统未见异常。共济运动协调,无不自主运动。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颈软无抵抗。

【辅助检查】

1.血生化 丙氨酸转氨酶( ALT) 19IU/L( 0~40),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28IU/L ( 0~37),肌酸激酶( CK) 184IU/L( 24~195),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18IU/L( 0~25),乳酸脱氢酶209IU/L( 109~245)。

2.血清乳酸3. 2mmol/L( 0. 5~2. 22)。血钾3. 97mmol/L。血肌红蛋白49. 1g/L。

3.血沉( ESR) : 7mm/h( 0~20) ; C反应蛋白( CRP) : 0. 8mg/L( 0~5)。

4.甲状腺功能 正常。

5.血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 异常,运动后乳酸比值1. 89。

6.前臂半缺血运动试验 大致正常。

7.新斯的明试验 阴性。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 5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 5mg,观察注射后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60分钟四肢疲劳试验评分无明显变化。

8.针极肌电图 右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

9.神经传导速度 右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偏慢。

10.重复神经刺激 未见明显递减或递增现象。

11.头颅MRI腔隙性脑梗死。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诊治经过】

丁苯酞软胶囊0. 2g,口服,2次/日。

【病理结果】

取材部位:右侧腓肠肌组织学检查( HE、MGT、PAS和ORO染色)

图4.2-1 大量空泡样、破碎样不整边肌纤维,部分破碎样肌纤维出现萎缩,肌膜下聚集大量线粒体,RRF似乎被青紫色物质镶嵌,HE×200

HE:肌肉横切面显示数个边界清楚的横切肌纤维束,肌束衣内脂肪和结缔组织无明显增生。肌间小血管壁无明显增厚和出现异常沉积物,血管周围无炎细胞浸润。肌束内多角状肌纤维排列紧密,可见到大量空泡样以及破碎样不整边肌纤维,部分破碎样肌纤维出现萎缩,少数肌纤维呈现嗜碱改变或膜下出现嗜酸性物质沉积(图4. 2-1)。未见肌纤维出现肥大、分裂、核内移、环状和涡旋状肌纤维。MGT:部分肌纤维中可见到典型或不典型的RRF(图4. 2-2)。PAS:肌纤维内糖原无明显增多。ORO:显示大部分空泡样以及破碎样肌纤维内脂肪滴中度增多(图4. 2-3)。

图4.2-2 被染成红色的RRF,MGT×200

图4.2-3 示脂质代谢异常而增加的大小不同的脂肪滴,每个肌纤维的蓄积程度不同,ORO×200

酶组织化学检查(肌丝ATP酶酸碱系列、NADH-TR、SDH和NSE染色)

ATP酶酸性反应:显示Ⅰ型和Ⅱ型肌纤维呈棋盘格分布,部分萎缩肌纤维累及两型。ATP酶碱性反应:证实肌纤维的上述分布特点。NADH-TR:部分破碎样的肌纤维蓝染。SDH:未见到深染的肌纤维以及深染的血管。NSE:个别萎缩的肌纤维深染,未见到明显深染的小血管,可见到深染的神经肌肉接头。

结果及评判:骨骼肌的主要形态学改变为HE染色可见到大量空泡样以及破碎样肌纤维,ORO染色可见到大量脂肪沉积,MGT染色下出现大量的RRF,符合线粒体脂肪沉积性肌肉病的病理改变特点。

临床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参考文献

1.Tatke M.Mitochondrial myopathies-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modalities.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07,50( 3) : 467-477.

2.Morgan-Hughes JA.Mitochondrial disease.Trends Neurosci,1986,9: 15.

3.森雅人,桃进真里子.純粋型ミォハチょ日本臨,2002,60(增刊4) : 302.

4.Finsterer J.Mitochondrial myopathies.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2009,77( 11) : 631-638.

5.Di Donato S.Multisystem manifestations of mitochondrial disorders.J Neurol,2009,256( 5) : 693-710.

6.Aydin J,Andersson DC,Hnninen SL,et al.Increased mitochondrial Ca2+and decreased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in mitochondrial myopathy.Hum Mol Genet,2009,18( 2) : 278-288.

7.张宁,孙新刚,李刚,等.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 6) : 697-699.

8.孙永安,褚文正,谢安木,等.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在线粒体肌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 1) : 47-49.

9.高素琴,焉传祝,刘淑萍,等.单纯型线粒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 1) : 7-9.

10.Funalot B.Peripheral neuropathies due to mitochondrial disorders.Rev Neurol ( Paris),2009,165 ( 12) : 1118-1121.

11.DiMauro S,Mancuso M.Mitochondrial diseases: therapeutic approaches.Biosci Rep,2007,27( 1-3) : 125-137.

12.Siciliano G,Volpi L,Piazza S,et al.Functional diagnostics in mitochondrial diseases.Biosci Rep,2007,27( 1-3) : 53-67.

13.Quinzii CM,Hirano M.Coenzyme Q and mitochondrial disease.Dev Disabil Res Rev,2010,16( 2) : 183-188.

14.Jeppesen TD,DunM,Schwartz M,et al.Short-and long-term effects of enduranc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mitochondrial myopathy.Eur J Neurol,2009,16( 12) : 1336-1339.

上一篇:病例 双下肢无力20个月 下一篇:病例 进行性四肢无力15年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