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胸痛8个月,双下肢无力5个月,大、小便困难2个月。
【现病史】
患者女性,15岁,安徽省和县人。患者于1997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疼痛,针刺样,呈持续性,夜间明显。于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胃镜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拟诊为“胃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胸痛症状减轻。1997年11月上旬出现背痛,并有右下肢无力,有踩棉花感,当时尚能行走,病情进行性加重。1997年12月出现左下肢无力,亦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疑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无异常,颅脑CT无异常。病情进行性加重,逐渐至不能站立行走。于1998年2月出现大小便困难时有尿失禁;并发现胸椎后凸畸形,仰卧时疼痛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均无特殊。
【查体】
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查体合作。胸椎后凸畸形,T3-5脊柱有压痛。内科系统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智清楚,言语流利,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正常,右利手。脑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容量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稍高,未见不自主运动,指鼻试验稳准,胸5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上肢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对称( ++),双膝腱反射对称亢进( +++),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IgG 8. 45g/L,IgA 1. 32g/L,IgM 1. 33g/ L;血沉9mm/h; PPD试验可疑阳性,血抗结核抗体阴性;血抗心磷脂抗体阴性;自身抗体(-) ;抗O、RF(-)。
2.脊髓腰穿( 1998-04-28)
压力65mmH2O,脑脊液淡黄色,无凝块,蛋白定性试验( Pandy试验) ( +++),白细胞0/L,红细胞0/L,蛋白2910mg/L,糖0. 7mmol/L,氯92mmol/L。
3.胸椎MRI( 1998-04-28)
胸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见约2. 5cm×1. 5cm占位性病变,其内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及低信号,信号不均匀,相应水平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2. 10-1,图2. 10-2)。增强后可见强化明显(图2. 10-3,图2. 10-4)。
图2.10-1 胸椎MRI矢状位T1WI示胸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稍低信号影,相应水平受压
图2.10-2 胸椎MRI矢状位T2WI示胸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稍高不均匀信号影,相应水平受压
图2.10-3 胸椎MRI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明显
图2.10-4 胸椎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明显
【诊治经过】
于1998-04-27转外科手术探查。术后第2天胸背痛已消失,第7天右下肢肌力3+~4-级,左下肢肌力2+级,可自行排尿,但有存留。于1998年5月15日出院。
【病理结果】
手术经过:胸2-4椎板切开见胸3节段硬脊膜张力高,硬膜外脂肪消失,有纤维性粘连,切开硬脊膜后见胸3节段脊髓被肿瘤推向左侧,完整剥离出瘤体,大小为2cm× 2cm×1. 5cm,包膜完整,位于髓外硬膜下,呈粉红色。纵行剖开后有囊性变。
镜下:镜下肿物包膜完整,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呈旋涡状,胞核呈长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核仁,间质可见纤细胶质纤维,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较疏松,可见泡沫状细胞(图2. 10-5)。S-100染色可见阳性胶质纤维着色。
病理诊断:神经鞘瘤。
图2.10-5 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呈旋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较疏松,可见泡沫状细胞,HE染色×400
1.曲延才,孙忠康,高丽.椎管内结核瘤误诊探析.临床误诊误治,2007,20( 11) : 71-72.
2.李明,张玉琪.椎管内结核瘤//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24-825.
3.姚亮,倪红斌,蒋健.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江苏医药,2010,36( 5) : 599-601.
4.Parmar HA,Ibrahim M,Castillo M,et al.Pictorial essay: diverse imaging features of spinal schwannomas.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7,31( 3) : 329-334.
5.Ho T,Tai KS,Fan YW,et al.Intramedullary spinal schwanno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pre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Asian J Surg,2006,29( 4) : 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