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渐进性四肢震颤伴行动困难11年,加重伴吞咽困难1天。
【现病史】
患者,女,74岁。因渐进性四肢震颤伴行动困难11年,加重伴有吞咽困难1天于1991年9月22日入院。1980年开始出现左上肢节律性颤抖,安静时出现,情绪紧张或激动时明显,半年后相继发展到右上肢、双下肢,并伴有日常动作笨拙,行走缓慢,写字困难,下颌及舌不自主抖动。对他人的谈话缺乏表情反应。曾多次神经科门诊检查发现面部表情少,四肢静止性震颤,前冲步态,言语含糊不清,有时为吟诗样语言,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早期对日常活动无明显影响,生活能够部分自理,并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一直未进行抗帕金森病治疗。1986年5月因行动不灵便,跌倒后致右股骨颈骨折。于1987年开始服用Sinemet(10/100),从每日1片半,逐渐增加为每日4片。四肢震颤及肢体强直、动作笨拙明显改善。曾服用苯海索,因出现幻觉而停药。2年后因服Sinemet后症状改善维持时间缩短而多次增加剂量,于1991年时Sinemet(10/100)增加为每日6. 25片,分4次服用,症状能缓解。患者从1988年开始逐渐不能下地活动,生活由专人照料。情绪低落,常常独自哭泣。常常夜间入睡困难,早醒,并伴有便秘。无记忆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入院前一天,因发烧,停服一次Sinemet,四肢及口舌震颤加重,持续时间长,并且呛咳,遂急诊住院。
【过去史】
无高血压及脑血管病发作史,否认病毒性脑炎,头部外伤史。
【个人史】
有青霉素过敏史,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
家族中无痴呆及运动障碍症状患者。
【查体】
体温37. 6℃,呼吸20次/分,心率88次/分,血压140/80mmHg。发育正常,消瘦。桶状胸,双肺散在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尖区2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言语缓慢,词语断续不连贯,有时呈吟诗样。定向力,计算力及记忆力正常。面具脸,瞬目贫乏。眼球各方向运动速度慢,幅度正常。无眼球震颤。语音低沉,饮水呛咳,软腭运动正常。下颌及舌可见节律性震颤。患者卧床,呈屈曲姿势。四肢肌肉普遍萎缩,肌力4级,双腕屈曲,手指搓丸样姿势。颈部肌张力增高呈强直状,四肢肌张力增高呈齿轮样。四肢间断出现静止性震颤。四肢感觉正常,指鼻试验完成慢。四肢腱反射对称活跃,左侧Babinski征阳性。
【诊治经过】
住院期间管饲维持营养,Sinemet治疗,肢体震颤及强直症状改善。患者经常夜间出现发作性大汗,小腿肌痉挛。间断出现低烧,胸片检查显示为双下肺感染,抗生素治疗有效。于1992年3月18日,突发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病程12年。
【病理结果】
大体所见:脑重1240g。上矢状窦无血栓形成。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大脑表面脑沟增宽。Willis环,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脑干和小脑无明显萎缩。冠状切面:大脑皮质稍薄,灰白质界限清楚。丘脑及基底节区无软化灶,体积无萎缩。侧脑室轻度扩大。中脑黑质及脑桥蓝斑色泽变淡。延髓及小脑无显著改变。
镜下观察:大脑的额、顶、枕叶皮质构筑大致正常,神经元数量轻度减少,部分神经元呈缺血性改变。基底节区神经细胞数量及形态未见异常,丘脑底核神经细胞的色素颗粒减少,或外溢。海马神经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中脑黑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外侧带细胞减少为著,部分细胞体积减小,胞浆内见路易小体,同时伴有胶质细胞增生(图1)。脑桥蓝斑数量减少,部分细胞体积减小,胞浆内见路易小体(图2),脑桥中缝核可见突触核蛋白( synuclein)阳性路易小体(图3)。延髓神经细胞核团及小脑齿状核,普肯耶细胞等未见著变。
神经病理诊断:帕金森病,肺念珠菌感染,急性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