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右下肢力弱9个月,右面部及右侧肢体发作性抽搐半年
病例 右下肢力弱9个月,右面部及右侧肢体发作性抽搐半年
作者
戚晓昆
案例诊断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病历摘要

【主诉】

右下肢力弱9个月,右面部及右侧肢体发作性抽搐半年。

【现病史】

患者,男性,35岁。于2002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力弱,右足趾活动不灵活,饮酒后明显。2002年6月9日于劳动时出现右面部及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15分钟,先意识清楚,后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行腰MRI检查未见异常。8月8日发生右侧肢体抽搐4次,意识清楚,每次持续1~3分钟缓解,无头晕、头痛、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当地头MRI提示左侧额、顶交界处团块状较大长T1、长T2不均匀信号。8月22日再次抽搐1次,在我院脑外科行增强头颅MRI提示病灶局部强化,当日行“左顶部脑内占位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后转入神经内科。予苯妥英钠、泼尼松(40mg,1次/日,口服)、甘油盐水等治疗,右下肢力弱稍好转,右上下肢抽搐频率减少。9月2日病理报告“胶质增生”,考虑“炎性假瘤”,9月6日带药出院。出院后多次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每天4~5次,10月7日查头MRI大致同前,入院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次/日)、硫唑嘌呤(50mg,口服,1次/日)、丙戊酸钠(500mg,口服,1次/日)等治疗,半个月后激素减量至口服泼尼松30mg,1次/日出院。出院后激素渐减量至12月完全停药,其间仍有右侧肢体抽搐,但不频繁。12月20日复查MRI基本同前,并于当天入院。12月30日再次行左顶叶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

【过去史】

1978年患“肝炎”,具体不详。1994年不慎自5楼坠落,当时有“腰椎、右侧胫骨骨折”,外固定后痊愈。

【个人史及家族史】

均无特殊。

【查体】

神清,右侧鼻唇沟略浅,示齿口角左偏,伸舌略偏右。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4级,右侧肢体腱反射较左侧活跃。右腹壁反射略减弱。右侧Chaddock、Babinski征可疑阳性。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生化、免疫正常。

2.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脑电图正常。

3.头颅MRI平扫(2002-08-23)左侧顶叶可见3. 5cm×4cm边缘模糊,病灶内似有囊变的T1WI低信号(图1)、T2WI高信号病灶(图2,图3),增强扫描仅有一点状强化(图4)。

图1 头颅MRI轴位T1WI示左侧顶叶低信号影

图2 头颅MRI轴位T2WI示左侧顶叶高信号影

图3 头颅MRI矢状位T2WI示左侧顶叶高信号影

图4 头颅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内点状强化

4.病理(2002-09-02)胶质增生。

5.头颅MRI(2002-10-07及2002-12-20)与第1次一致,无变化。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病理结果

左顶叶病变活检:镜下可见弥漫小圆肿瘤增生,间质内有枝芽状新生血管(图5),间质黏液变性(图6),细胞形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细胞部分表达GFAP(胞浆及细胞突起)(图7),部分表达NF(图8)。

病理诊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图5 弥漫小圆肿瘤增生,间质内有枝芽状新生血管,HE×200

图6 间质黏液变性,HE×200

图7 肿瘤细胞部分表达GFAP,GFAP×400

图8 肿瘤细胞部分表达NF,NF×400

临床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发作性头痛1年,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 下一篇:病例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3小时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