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发热、头痛半月余,排尿困难6天,意识障碍,双下肢无力2天。
【现病史】
患者女,23岁,河北籍农民。于1999年10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发热不规则(体温未测),发热严重时头痛剧烈,热退时减轻。无咳嗽、胸痛,无呕吐、黄疸、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曾在当地医院予输液退热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11月2日起持续发热,头痛加剧,并伴下腹胀、排尿困难、尿量减少至每日400ml左右。无眼睑浮肿、血尿,无呕吐、抽搐。11月4日来我院,导出尿量1300ml。腹部B超示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膀胱尿潴留异常,11月5日以“发热、头痛半个月,排尿困难3天”收住肾内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9. 7℃,脉搏120次/min,精神差,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胫前区轻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予抗感染、退热、补液治疗。11月6日查颈项强直,克氏征可疑阳性。腰穿压力170mmH2O,生化及常规异常(见后),考虑脑膜炎。加用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等治疗。11月7日起意识朦胧,颈抵抗阳性。11月8日出现双眼结膜充血,左睑下垂,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查头颅CT示“脑水肿、侧脑室略大”,转入神经内科。11月8日补充病史:在10月下旬家人发现有时患者发呆,说胡话,或回答问题不切题。
【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既往体健,家中养鸽。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
体温38. 3℃,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0/75mmHg,双眼结膜充血,余内科系统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嗜睡,智能检查不能配合,视物模糊,嗅觉、视野检查不配合,眼底视乳头水肿,无出血及渗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 5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外展不到边,右眼内收差,可见垂直及水平眼震。面部痛觉对称,双咬肌对称有力,角膜反射灵敏,下颏反射未引出。双额纹、鼻唇沟对称正常,左眼睑略下垂。听力检查不合作。无声嘶、呛咳,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对称正常。转头耸肩不合作。舌肌无纤颤及萎缩。四肢肌容积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低。无不自主运动,共济、感觉检查不合作。腹壁反射对称存在。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Chaddock征(-)。颈抵抗,Kernig征( +)。括约肌功能障碍,留置导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1999-11-06) 白细胞计数7.7×109/L,红细胞计数4.7×1012/L,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计数29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7%,淋巴细胞比例23%;血常规( 1999-11-08):白细胞计数6. 3×109/L,红细胞计数4.15×1012/L,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计数207×109/ L,中性粒细胞比例67. 9%,淋巴细胞比例25. 3%,单核细胞比例6. 8%。血沉9mm/h。
2.尿常规(1999-11-05)蛋白(+),红细胞3~5/HP,白细胞(-) ;尿常规( 99-11-07)正常。
3.生化(1999-11-05)血钾3.3mmol/L,血钠140mmol/L,血氯98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1mmol/L,血糖4.3mmol/L,尿素氮9.8mmol/L,肌酐352μmol/L。
(1999-11-06)血钾3.87mmol/L,钠122.5mmol/L,血氯8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4. 4mmol/L,血糖6. 9mmol/L,尿素氮3. 4mmol/L,肌酐58.2μmol/L;
(1999-11-09)血钾5.8mmol/L,血钠143mmol/L,血氯98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5mmol/L,血糖7.3mmol/L,尿素氮4.0mmol/L,肌酐54. 8mmol/L。
4.脑脊液检查(表1)
表1 脑脊液检验结果

两次脑脊液均未找到抗酸杆菌,隐球菌阴性,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寡克隆带阴性、24小时IgG合成率正常。
5.心电图大致正常。胸片正常。
6.腹部B超(1999-11-04)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膀胱尿潴留。
7.脑电图(1999-11-10)各导联未见明显α波,以中幅4~7c/s θ节律为主,并见多量阵发性2~3c/s δ节律,双额区波幅最高,双侧基本对称。
8.头颅CT第三、双侧脑室积水,脑沟、池、裂变窄提示脑肿胀和脑积水存在(图1,图2)。
【诊治经过】
9日复查腰穿异常(见表1),予四联抗结核(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甘露醇、地塞米松、青霉素等治疗。于11月10日晚出现持续高热,予降温、降颅压治疗,体温不降并升至41℃,患者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左侧5mm,右侧2mm,体温渐升至42℃,血压渐下降,11日晨突然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定位分析】
根据患者左眼睑下垂,左眼外展不到边,右眼内收差,可见垂直、水平眼震,考虑左动眼神经及展神经、右内侧纵束受累,定位于脑干。根据颅压高,双眼结膜充血,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的表现,查体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腰穿异常,头部CT第三、双侧脑室积水,定位于脑膜、脑室、脑脊液循环系统。根据病程中发呆,说胡话,回答问题不切题,脑电图α波消失,以θ、δ为主,以双额区波幅最高,定位于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以双额叶为主。依据双上肢5级,双下肢肌力0级,伴尿潴留,肌张力及腱反射低,病理征未引出,腹壁反射存在,考虑胸髓以下腰骶受累所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结合尿少,入院后导尿1300ml,腹部B超示尿潴留,肾功能尿常规大致正常,括约肌功能障碍,留置导尿,考虑为反射性神经性膀胱,为骶段以上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因患者无明显神经根痛、自发性疼痛,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出现得早,出现小便控制障碍的表现,故考虑为髓内病变。因为患者的症状为双侧对称性受累,故考虑横贯性。根据以上几点,定位于腰髓髓内横贯性损伤。依据患者头痛、颈部抵抗Kernig征(+),定位于脑膜。一度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5mm,右侧2mm,提示左侧颞叶钩回疝形成。综上所述,病变广泛而弥散,但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的病变。

图1 CT示脑室扩大,脑室旁白质略呈低密度影

图2 CT示脑室扩大,脑室旁白质略呈低密度影
【定性讨论】
1.结核性脑膜脑炎
患者青年女性,亚急性起病,进展快,迅速恶化,不规则发热头痛,逐渐出现精神症状、颈项强直、双下肢截瘫、脑神经受累等脑膜、脑干、脊髓症状,脑脊液常规中白细胞分类先以中性为主,第二次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低,CT示脑积水改变,B超有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故符合结核性脑膜脑炎。不支持点是患者无结核病史,无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精神症状等脑实质及脊髓症状出现早,胸片、ESR正常,脑脊液未见抗酸杆菌,第二次腰穿脑脊液糖、氯化物为正常表现。
2.急性多发性硬化(acute multiple sclerosis,AMS)
青年女性,感染后急性起病,迅速进展恶化,起病为上感症状,发热头痛为主,很快逐步出现精神症状、排尿困难、颈项强直、双下肢截瘫等脑实质脊髓多病灶受累症状,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增高,故考虑急性多发性硬化等急性炎性脱髓鞘病可能。不支持点为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多,蛋白异常增高,IgG、寡克隆带阴性。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ffused encephalomyelitis,ADEM)
支持点:①患者属于ADEM的多发年龄段;②急性起病,进展快。很快出现意识障碍,脑疝而死亡;③有脑膜刺激征;④早期有精神症状,发热头痛,继之尿潴留,双下肢截瘫,昏迷;⑤脑脊液压力高,细胞数增高,蛋白明显升高,糖、氯化物正常;⑥脑电图以中幅4~7c/s θ节律为主,并见多量呈阵发性2~3c/s δ节律,双额区波幅最高。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急性炎性脱脊髓鞘病中急性单时相脱髓鞘病,患者临床与该病基本相符,但激素治疗未能控制,不支持。不过是否激素剂量不够,或病情过重有待探讨。头颅CT早期可不出现白质改变,只能作参考。
4.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
支持点:①青年女性,感染后起病;②以颅高压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头痛,视乳头水肿,双下肢截瘫,尿潴留,昏迷;③脑脊液压力高,有红、白细胞,蛋白升高。不支持点:①没有癫痫发作;②脑电图大慢波;③有脊髓病变。本病例双下肢肌力0级伴尿潴留,应想到两侧旁中央小叶病变,但肌力一般不至于0级,故我们仍考虑病变位于脊髓。
5.急性坏死出血性脑脊髓炎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病前1~14天,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也可能并发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其临床过程类似于在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基础上叠加了Shwartzman反应。临床常呈急性卒中样起病,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加快加重,最后昏迷。并可见脊髓病损的症状,出现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癫痫、假性球麻痹等。后期脊髓症状多为严重的脑症状所掩盖,预后差,不少病例在2~4天内死亡。此病人青年女性,病前有上感史,亚急性病程进行性加重,有脑和脊髓受累的严重症状,腰穿提示出血坏死和炎症,病程发展快,很快死亡,故考虑此病。
6.单纯疱疹脑炎
支持点:①青年女性,感染后起病;②有脑膜刺激征;③有脑膜及脑实质受损的临床表现;④脑脊液压力高,蛋白明显升高,有红、白细胞。不支持点:精神症状和抽搐少。
【病理结果】
大体所见:大脑及小脑重量1450g。大脑表面肿胀,脑沟变浅,颅底部无渗出、无硬膜外及硬膜下出血,脑表面血管充血、无明显渗出。蛛网膜下腔无积液、积脓,无脑疝。冠状法切开脑,见侧脑室略扩大,右侧底节区可见1.5cm×0.8cm软化灶,右枕叶白质可见2cm×1.5cm软化灶,大脑及小脑白质可见散在小出血点。延髓腹侧面可见0.4cm×0.3cm软化灶(图3)。脊髓软膜充血、表面混浊,切面灰质与白质分界不清。

图3 延髓大体标本
镜下所见:大脑各叶、小脑、脑干、视神经血管充血伴部分小静脉壁坏死、炎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水肿、出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上述各部位白质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软化灶(以右枕叶、脑干、小脑为著),脱髓鞘软化灶大部分位于静脉周围(图4),多为小片状,表现为细胞坏死、脱髓鞘、格子细胞聚集及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小血管周围有显著的炎性袖套(图5),大脑表面分子层及室管膜周围白质水肿伴片灶状坏死、脱髓、格子细胞聚集及星形细胞增生。软化区内轴索亦可见变性、增粗或断裂。软化灶周围灰质神经细胞可见变性、肿胀及卫星现象。脊髓白质区大片坏死、脱髓、格子细胞聚集及星形细胞增生。软脑膜、脊膜血管弥漫性充血,管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脊神经根外膜及束膜毛细血管扩张、水肿,髓鞘肿胀伴部分髓鞘脱失。侧脑室扩张。

图4 白质区可见软化灶,HE×100

图5 小血管周围有套袖样炎细胞性浸润,周围组织水肿,HE×200
髓鞘染色( luxol fast blue染色)及神经纤维及轴索染色( Bodian染色):上述大脑、脊髓白质区各部位坏死灶及视神经可见完全髓鞘脱失(图6),脊神经根可见完全及不完全髓鞘脱失;神经纤维染色显示纤维有坏死灶及部分轴索有破坏,但其改变不及髓鞘脱失明显。

图6 坏死灶可见髓鞘脱失,LFB×100
其他脏器大体所见:全身各脏器淤血,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右肺上叶可见片状出血。腹膜及肠壁浆膜面广泛粘连。
病理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变累及脑脊髓膜、脑、脊髓、神经根、周围神经,因脑干(特别是延髓)坏死、脱髓鞘而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