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视网膜皱襞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网膜发育异常,可伴发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但较为罕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先天性视网膜皱襞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随访,保留了较完整的病历资料,现将该病例的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2岁,右眼自幼视力不佳,左眼失明。足月顺产,智力及身体发育正常,否认吸氧史,否认既往外伤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亦无类似患者。于2008年7月开始自觉右眼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右眼屈光不正,先天性视网膜皱襞”,未予特殊处理。2008年10月,因视力进一步下降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右眼视网膜脱离,遂转至院门诊就诊。视力右眼指数/尺,左眼无光感;双眼球水平震颤,右角膜清,前房中深,房水闪辉(-),虹膜局部后粘连,瞳孔对光反射(+),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混浊并可见色素细胞,眼底视盘边清、色淡红,视网膜全脱离,增生明显,视网膜活动度差,左眼角膜清,前房浅,瞳孔膜闭,眼底不入。B型超声波检查示右眼玻璃体内点状及类V形带状回声,与视盘回声相连,动度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其上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左眼球萎缩(图 1)。诊断为右眼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3期,先天性视网膜皱襞,左眼球萎缩,双眼球震颤。于2008年10月21日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增殖膜剥除、重水复位视网膜、气液交换、眼内激光光凝、巩膜外冷凝、硅油填充手术。术中见灰白色实质卷起的束状物自视乳头起向8点钟方向延伸至颞侧锯齿缘,宽约1PD,其表面有向颞侧直行的血管,周边视网膜9点及11点方向可见2个裂孔,术后右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至0.02。此后患者定期于门诊复查。2009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8个月)发现患者出现后极部及颞侧周边视网膜浅脱离,视网膜僵硬动度差,于2009年7月(硅油填充术后9个月)再次手术行右眼巩膜外环扎、硅油取出、增殖膜剥除、玻璃体切除、重水复位视网膜、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术。第二次术后右眼视力恢复至0.04,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平复(图2),裂孔封闭确切,可见环扎嵴。2010年4月(第二次硅油填充术后9个月)因右眼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行硅油取出及晶状体切除术。至2010年7月(取油术后3个月即第二次硅油填充术后1年)复诊时,右眼视力保持于0.04,视网膜在位(图3)。

图1 患者男性,12岁,先天性视网膜皱襞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眼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前增殖,脱离的视网膜组织上有血流信号,视网膜僵硬,动度差;左眼球萎缩

图2 第二次硅油填充术后2周,右眼眼底彩色照相,显示视网膜复位良好,视网膜皱襞,硅油存留。视力0. 04

图3 右眼硅油取出及晶状体切除术后10天,右眼眼底彩色照相,显示视网膜平复,未见裂孔,可见视网膜皱襞。视力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