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笔(laser pointer)是应用激光模组(二极管)加工而成的便携笔型发射器,多用于汇报、教学、导赏,使用时显示激光指向物体投映出的一个光点或一条光线。激光笔尤其是绿光激光笔对视网膜的损伤作用已被临床病理研究所证实。但是既往报道的视网膜损伤多基于小输出功率(≤5mW)的激光笔,我们在临床上诊治一例因大功率(激光输出能量<800mW)激光笔致黄斑损伤的病例,现将该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14岁,在与同学嬉戏时左眼直接注视了绿光激光笔(图1)的光源(激光波长532nm,激光能量<800mW,照射距离30cm左右,注视时间<1s),当时患者感觉眼痛,自觉眼前有一暗点,视物模糊。三日后(2012年10月8日)于门诊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6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散瞳眼底检查: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2A);左眼视乳头正常,视网膜血管正常。黄斑中心凹可见有一圆形灰白色脱色素斑,直径约200μm,周围视网膜轻度水肿(图2B)。无赤光眼底照相示右眼中心凹鼻上方点状高反光改变(图2C),左眼黄斑中心凹类圆形高反光病灶(图2D)。自发荧光眼底照相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图04-2E),左眼显示病损区周边呈高荧光改变(图2F)。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示右眼轻微IS/OS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改变(图2G),左眼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感光细胞外侧节段光带断裂,中心凹处神经视网膜外层囊腔样改变,黄斑中心凹厚度214μm(图I)。诊断为左眼黄斑部激光灼伤。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0mg (0.8mg /kg体重),每日顿服;维生素C泡腾片1g,一日2次;维生素B1片10mg,一日3次;维生素E软胶囊0.2g,一日3次治疗。7日后复诊,视力:右眼1.0,左眼0.8-。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6mmHg。彩色眼底照相右眼未见异常(图3A),左眼黄斑中心凹类圆形病灶较初次就诊时变淡缩小,周围视网膜无明显水肿(图3B),无赤光眼底照相右眼仍见中心凹鼻上方点状高反光改变(图3C),左眼黄斑中心凹类圆形高反光病灶较前缩小(图3D)。自发荧光眼底照相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图3E),左眼损伤病灶周围的高荧光带消退,黄斑中心凹呈稍低荧光改变(图3F)。OCT检查示右眼IS/OS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改变较前改善(图3G),左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视网膜外层囊腔样改变基本消退,局部IS/OS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伤性改变较前明显减轻好转,黄斑中心凹厚度160μm(图3H,I)。

图1 激光笔的外形、能量、波长及实际照射亮度

图2 患者男性,14岁,主因“左眼激光照射后视物暗影3日”于门诊就诊,视力:右眼1. 0,左眼0. 6。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6mmHg
A.右眼底彩色像,未见明显异常;B.左眼底彩色像,黄斑中心凹可见一圆形灰白色脱色素激光损伤光斑,直径约200μm;C.右眼无赤光眼底照相:显示右眼中心凹鼻上方点状高反光改变;D.左眼无赤光眼底照相,可更清晰显示左眼黄斑中心凹类圆形激光损伤病灶;E.右眼自发荧光照相,未见明显改变;F.左眼自发荧光眼底照相,显示黄斑中心凹呈稍低荧光改变,周边见环状高荧光带;G.右眼OCT检查,示轻微IS/OS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改变;H.左眼OCT检查,示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感光细胞外侧节段光带断裂,中心凹处神经视网膜外层囊腔样改变;I.左眼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214μm

图3 患者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0. 8mg/kg体重)和维生素支持治疗7天后复诊,视力:右眼1. 0,左眼0. 8-。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6mmHg
A.右眼底彩色像,未见明显异常;B.左眼底彩色像,黄斑中心凹激光损伤病灶较前变淡,中心反光仍不见;C.右眼无赤光眼底照相,仍见中心凹鼻上方点状高反光改变;D.左眼无赤光眼底照相,示黄斑中心凹类圆形高反光病灶较前缩小;E.右眼自发荧光眼底照相,未见明显异常;F.左眼自发荧光眼底照相,见中心凹损伤病灶周围高荧光带消退,中心凹呈稍低荧光改变;G.右眼OCT检查,示IS/ OS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改变较前改善;H.左眼OCT检查,示黄斑中心凹处神经视网膜外层囊腔样改变基本消退,局部IS/ OS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伤性改变较前明显减轻好转;I.左眼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16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