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病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作者
王东霞
案例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36岁。

主诉:

胸痛、胸闷伴气短3天,咳嗽、咳血痰2天。

现病史:

患者于2010年4月18日中午饮酒,下午2时洗澡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伴后背紧缩感,呈持续性,伴出汗,就诊于外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未行心肌酶学检查。当日以醉酒给予纳洛酮处理。疼痛持续约20小时渐减轻,但出现发冷、咳嗽、咳痰、气短,平卧位加重,坐位可减轻。并出现痰中带血,伴胸闷、乏力,于院外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仍有咯血,于外院行胸片检查考虑“肺结核”可能,2010年4月21日以“咯血待查、肺炎”收住本院呼吸科。入院后心肌酶学检查明显升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于2010年4月23日转入本科。

既往史:

既往体健,按时免疫接种,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麻疹、百日咳等。2年前体检时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平素无阵发心悸不适。体检时发现高尿酸血症,当时空腹血糖偏高,达7.6mmol/L,未进一步诊治。平素无活动后胸闷、胸痛等不适。

查体:

T 36.6℃,P 84次/分,R 25次/分,BP 98/69mmHg,H 173cm,W 90kg。精神差,急性病容,半卧位,神志清楚,对答流利。全身皮肤潮湿,未见皮疹、紫癜,无色素沉着。双耳粗侧听力正常。口唇发绀明显,左肺呼吸音弱,右肺呼吸音清,右上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尖搏动触诊不理想,心音弱,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血常规(2010-4-20):白细胞21.6×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3.5%,红细胞计数5.04×1012/L,血红蛋白164g/L。

血常规(2010-4-22):白细胞14.31×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1.9%,红细胞计数4.58×1012/L,血红蛋白149g/L。

心肌酶(2010-4-21):肌酸激酶656.5IU/L,肌酸激酶同工酶26.7IU/L。

心肌酶(2010-4-22):肌酸激酶350.5IU/L,肌酸激酶同工酶18.1IU/L。

肌钙蛋白(2010-4-21):25.45ng/ml。

肌钙蛋白(2010-4-22):15.77ng/ml。

红细胞沉降率68mm/h。

D-二聚体553ng/ml。

血气分析(吸氧状态下):氧分压63.2mmHg,二氧化碳分压36mmHg。

丙氨酸转氨酶35.4IU/L,白蛋白37g/L,尿酸361.7mmol/L,尿素氮6.53mmol/L,肌酐97.4mmol/L,总胆固醇4.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2mmol/L,血钾3.46mmol/L,同型半胱氨酸23.8mmol/L。

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

痰找抗酸杆菌:阴性。

胸片:右上肺炎症。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Ⅳ级

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肺部感染

病例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入院后的治疗、辅助检查及病情变化

转入本科后给予扩血管、利尿治疗同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治疗。5日后患者病情较前好转,夜间平卧位入睡,咳嗽、咳痰减轻,咯血不明显。血象恢复正常。

2010年5月4日患者心脏超声结果:左房扩大(43mm),左室扩大(左室舒张末/收缩末:66/52mm),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入院后多次复查心电图未见ST-T改变。心脏超声提示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需除外患者发病当时有无心肌炎可能,后于外院复查心脏超声回报左室、左房扩大,左室下壁、后壁运动减弱,进一步证实心肌梗死的诊断。

自此,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肺部感染诊断明确。准备择期行冠脉造影进一步明确冠脉病变。

但2010年5月2日复查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走行紊乱,可见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影,双肺呈对称性改变,以双肺野内中带为著,不除外肺泡内肺水肿可能。于5月8日复查胸片,较前改善不明显,但患者临床症状已明显改善,胸片所见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相符。其间多次请呼吸科会诊,并于2010年5月14日复查胸片,结合之前胸片表现,考虑过敏性肺炎可能,后于外院呼吸科阅片后也考虑过敏性肺炎可能。呼吸科会诊建议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为进一步明确患者肺部阴影原因,5月17日患者出院,转外院诊治。

二、随访结果

后随访该患者,1个月后于外院行冠脉造影示冠脉三支病变,遂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无胸闷、气短出现。复查胸片,肺部阴影消失。

三、进一步考虑到的鉴别诊断

针对双肺对称性、分布均匀、粟粒状阴影胸片表现,可如下鉴别诊断:

1.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疾病,其病变特征为肺泡毛细血管出血,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的以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着在肺泡间质,最后导致肺纤维化。发病年龄主要在儿童期,初发年龄多数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具体环节尚不清楚。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预后不良。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缺铁性贫血等,初期发作的X线片上可见广泛存在的边缘不清,密度不一的云雾状影,大小不一,可以融合。反复发作后X线见肺纹理增重,肺野可见分布均匀的细点网状或粟粒状影,以中内带显著。当发作时可在上述背景上并存小云雾片状影,反映出肺泡新鲜出血的征象。后遗症期点网状或粟粒状影密度增高,同时可出现肺纤维化、肺气肿等现象。该患者为成年男性,既往无反复咳嗽、咯血等,且本次为急性起病,不符合上述病例特点,故除外该诊断可能性。

2.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心脏疾患引起的肺淤血,严重者可出现肺泡毛细血管出血、咯血等,及其后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胸片表现可相似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该患者急性起病,考虑心肌梗死后合并心衰,肺部淤血严重,出现咯血,肺泡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分解后含铁血黄素沉着,故虽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但胸片表现仍严重,出现临床症状与影像学不相符合的情况。

3.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脏器结核,胸片呈现分布均匀、大小密度相近的粟粒状阴影,有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可伴有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等不适,该患者复查胸片与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有相似处,但患者无低热、盗汗等消耗症状,查PPD试验阴性,痰找抗酸杆菌阴性。故除外该疾患可能。

4.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为其病理特征。系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物尘埃微粒(直径<10μm)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因此又称为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胸片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和粟粒或小结节状阴影,在双肺中部及底部较明显,以后扩展为斑片状致密阴影。该患者后来复查胸片阴影消失,故除外过敏性肺炎诊断。

病例相关的问题及解答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中毒性心肌病 下一篇:病例 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支气管哮喘出现交感风暴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