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女,84岁,汉族。
主诉
胸痛2小时。
病史摘要
患者03:00许休息时出现左侧胸部隐痛,伴大汗,放射至左上臂,查ECG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可,有肺结核病史30余年。
查体
BP 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全身皮肤完好,有胸闷、咳嗽,咳白色黏液痰,量少,腹胀,2日未解大便,小便量可。闻及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有轻度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CK 673U/L、CK-MB 8.5U/L、LDH 1047U/L、BNP>8718pg/ml、cTnT>1.4ng/ml。ECG: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诊治过程
给予CCU护理常规、特级护理、心电监测、记24小时出入量;予改善循环、营养心肌、抗凝、稳定斑块、化痰、抗感染、保护胃黏膜、完善相关检验检查等对症治疗。
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有便秘: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休息 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给氧 间断或持续吸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镇静、镇痛及硝酸酯类药物。
4.向患者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心理疏导。
5.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
6.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7.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缓泻剂。
8.嘱患者勿用力排便,病情允许时,尽量使用床边坐便器。
9.急性期持续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的、成对的、呈R on 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汇报医师,并予以处理。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最初几天内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左心衰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尿少等表现。听诊肺部有无湿性啰音,避免情绪烦躁、饱餐、用力排便等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