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SD)是以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和疼痛为主的一类综合征,又名Briquet综合征。本病的躯体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即疼痛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胃肠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假性神经系统等五大系统。但躯体和实验室检查多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即使存在某些躯体异常结果亦不能解释患者症状的性质或程度,反复就诊于各大综合性医院,目前对此病识别率不高,常被误诊为某些躯体疾病。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1岁,以“间断腹胀伴恶心呕吐20年,加重伴消瘦1年”为主诉来诊。
现病史:患者20年来反复出现腹胀症状,进食后明显,自述前倾位时腹胀可缓解,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腹胀症状可缓解,无呕血,无呕吐隔宿食物,无腹痛腹泻,无发热,症状明显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炎”,经抑酸抗炎治疗后症状可好转。近1年来自觉腹胀加重,因此进食量减少,并出现消瘦,体能下降。7个月前再次就诊于地方医院,完善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雍积症”,并经腹腔镜行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切断松解术,术后半个月自觉症状好转,但其后再次出现腹胀症状,并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诊。病来患者仍有进食后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无腹泻,无头晕头痛,饮食差,睡眠不佳。
体格检查:体温36. 6℃,脉搏62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00/80mmHg,消瘦。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额外心音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肾区无叩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1.消瘦原因待查;2.十二指肠壅积症;3.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切断松解术后。
入院后给予患者抑酸、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消瘦病因。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3.68×109/L,嗜酸性粒细胞0.03×109/L,红细胞4.26×1012/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114×109/L。
肾功能及离子:肌酐57μmol/L;钾4.8mmol/L,钠139.6mmol/L,氯98.2mmol/L。
血糖:5.1mmol/L。
肝功能:清蛋白43.9g/L,谷丙转氨酶25U/L,谷草转氨酶18U/L,总胆红素11.6μmol/L,碱性磷酸酶67U/L,γ-谷氨酰转肽酶9U/L。
凝血五项、甲状腺功能系列及抗核抗体系列未见异常;便常规及尿常规均未见异常;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AFP、CEA、CA19-9正常。
胃镜:隆起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
全腹增强CT:肝多发小囊肿,十二指肠系膜术后改变。
上消化道造影:胃窦部张力高,胃窦炎,十二指肠水平段小憩室。
患者有20余年腹胀、间断进食后恶心呕吐胃内容物病史,结合当地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考虑上述症状应为十二指肠壅积症引起。行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切断松解术治疗后,患者腹胀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且出现进行性消瘦,但入院后检查结果未发现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消化系统肿瘤等,因此不能除外功能性胃肠病可能性。在治疗上,我们在抑酸及黏膜保护剂的同时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考虑存在上消化道动力异常,故加用胃肠动力药,患者腹胀症状明显好转,进食量略有增加,但体重仍有下降。进行性消瘦是一明显报警症状,该症状不能为功能性胃肠病解释,因此应注意诊断的正确性。再次询问病史,并针对患者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及近期可能受到的精神创伤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同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因此,我们请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经过心理科医生的系统评价得出诊断:躯体化障碍。给患者加用瑞美隆、再普乐、怡诺思联合用药,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目前患者已出院并随访18个月,一般状态良好,无腹胀症状,食欲改善,体重增加30斤,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