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是人类与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肠道即有该菌存在,并终生存在。大肠埃希菌经常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水源及食物。正常人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常较临床分离株带有的毒力因子少。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5岁,以“发热10日”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具体不详),觉畏寒、寒战,伴头迷,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头痛,自服清开灵、复方氨酚烷胺片(具体量不清)后发热未退,未系统诊治。3天前于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测体温最低为37.0℃,最高可达40.5℃,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阿司匹林静脉注射退热,效果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患者近两日出现干咳,每天排成形黄便1次,无黏液脓血,无尿频、尿急、尿痛,睡眠一般,饮食差,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体格检查:体温40.0℃,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70mmHg。神清语明,推入病房,查体合作,面色潮红。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眼睑无水肿,结膜无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纯,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及肠型、胃型及蠕动波,腹稍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cm,肝区叩痛阳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外院):
血常规:白细胞12.1×109/L,中性粒细胞84%,血红蛋白108g/L。
肝功能:总蛋白51.1g/L,清蛋白29.04g/L,谷丙转氨酶66.6U/L,谷草转氨酶53.5U/L,碱性磷酸酶156.7U/L,γ-谷氨酰转移酶257.7U/L,总胆红素0.87μmol/L,结合胆红素13.86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6.91μmol/L。
肝胆脾胰彩超:肝右叶囊肿,胆总管轻度扩张,脾大。
入院诊断:1.发热待查;2.胆系感染;3.肝右叶囊肿。
入院后急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钾钠氯、血糖,完善凝血五项、HIV+TPPA、肿瘤标志物、肝炎病毒、便常规及潜血、尿常规等化验,如再次出现寒战,抽血细菌培养。给予保肝、补液支持治疗,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2.0g日二次静滴、奥硝唑0.5g日二次静滴抗感染治疗。
入院后患者的体温波动在38.8~40.5℃之间,伴有寒战,血压正常,脉搏80次/分左右,精神状态差。化验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6.6×109/L,中性粒细胞90.2%,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144×109/L。
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11.7/HP,白细胞2.4/HP。
肝功能:总蛋白54.2g/L,清蛋白29.0g/L,谷丙转氨酶60U/L,谷草转氨酶53U/L,总胆红素28.8μmol/L,结合胆红素21.6μmol/L;肾功能、血糖及血清离子正常。
肥达反应和外斐反应阴性;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嗜异性凝集试验均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患者化验结果不支持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支原体感染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传染病。患者清蛋白和总蛋白均降低,考虑与多日发热消耗有关,给予补充清蛋白和血浆治疗。完善骨髓穿刺、肺部CT、心脏彩超、PPD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衣原体抗体、军团菌抗体、肿瘤系列、抗核抗体系列、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风湿三项检查。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奥硝唑治疗3天,患者体温无下降,反复出现寒战,将抗生素改为莫西沙星0.4g日1次静滴,继续观察体温变化。
肺CT: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著,伴邻近部分肺组织膨胀不全;左肺上叶舌段少许炎症;右肺上叶透过度增高。
心脏彩超:结果正常。
骨髓穿刺:增生活跃骨髓象,粒、红比例增高,粒系有感染表现。
CRP:120.0mg/L;抗核抗体系列、血清补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衣原体抗体、脑钠肽均正常。
血培养于入院5天后出结果,提示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将抗生素改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g每6小时静滴,联合硫酸依替米星100mg日2次静滴。反复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肌酶谱,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和心肌酶谱正常。肝胆脾胰三维彩超示:肝囊肿;胆囊息肉;主胰管扩张。进一步行全腹CT增强,结果显示肝脏、双肾多发囊肿,未见腹腔脓肿等可引起发热的器官影像改变。
目前引发感染的病灶考虑为肺内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和胆囊炎症(胆囊息肉)。该患者轻度咳嗽咳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因胸腔积液量少,无法行胸腔穿刺完善胸腔积液化验。腹部查体肝区叩痛阳性,行十二指肠引流术,引出大量的混浊胆汁,胆汁常规检查发现大量的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主,并将胆汁作培养,胆汁细菌培养也发现大肠埃希菌生长。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5天后,患者体温最高38.2℃,无寒战,大量饮水后2小时左右即可降至正常体温,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肝功能有所恢复,复查肺CT显示胸腔积液明显吸收,肝区叩痛也明显减轻。治疗7天后,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减量至1.0g每8小时静滴,继续治疗5天后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硫酸依替米星,改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每8小时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