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病例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作者
林连捷;郑长青
案例诊断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导读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淋巴瘤病程后阶段淋巴瘤细胞广泛播散至骨髓,并出现在外周血,同时伴有正常血细胞的减少。淋巴瘤大多首先侵犯浅表和/或纵隔、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早期以浅表淋巴结增大最为常见,占60%~70%。可伴有发热、贫血、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脾大仅见于后期病例,有1/4~1/2的患者肝脏受累,晚期肝脏受侵时可出现肝大,少数患者出现黄疸。但以黄疸为首发表现者较少见,仅占1%~2%。本病是淋巴瘤晚期播散的表现,预后差,有报道生存期为8天~44个月,平均生存期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为6.7个月,B细胞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为11个月。因其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因此临床医生需高度注意此病。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9岁,以“发热10余天,黄疸、腹胀、嗳气、食欲减退6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因受凉后突发高热,体温在38.5℃以上,最高达39.8℃,伴寒战,咳嗽,偶有咳痰,为白色泡沫痰,无鼻塞流涕,自服“对乙酰氨基酚及安乃近”(各约10片)后体温有所下降。6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黄疸、腹胀、嗳气、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进食后明显,呕吐物为内容物,无隔夜宿食,呕吐后腹胀不缓解,偶有反酸胃灼热,偶有胸闷气短,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保肝(具体药物不详),抗炎(先后使用头孢咪唑、头孢哌酮、甲硝唑等药物),抗病毒(利巴韦林)以及对症治疗,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消化内科。病来自觉乏力,偶有腹痛及腰痛,厌油腻,饮食睡眠不佳,尿色深,量少,呈浓茶色,大便正常,偶有深色便,呈墨绿色,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既往史:30余年前左脚外伤,左脚第二脚趾切除。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长期服药史。磺胺类药物过敏。

个人史:饮酒约10余年,平均100~150g/d,已戒酒10年;不吸烟。

家族史:父亲患肝炎。

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无苍白,巩膜黄染,口唇无发绀。胸廓无畸形,肺脏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触及包块,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下触及约5cm,剑突下触及约5cm,质韧,边界清,脾脏肋下触及约4cm,质软,无触痛,肝区叩痛,左肾区叩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6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1.4×109/L,红细胞4.5×1012/ L,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82×109/L。

肝功能:总胆红素43.9μmol/L,直接胆红素27.4μmol/L,间接胆红素16.5μmol/L,谷丙转氨酶95U/L,谷草转氨酶75U/L,γ-谷氨酰胺转肽酶753U/L。

C-反应蛋白:265.00g/L。

肥达及外斐反应阴性;抗核抗体及ENA谱未见异常;类风湿因子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发热、黄疸原因待查。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保肝、抑酸、促进胃动力等治疗,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化验回报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红细胞4.3×1012/L,血红蛋白111g/L,血小板62×109/L,异形淋巴细胞15%,绝对值1.83×109/L,杆状核细胞5%,绝对值0.61×109/L;甲、乙、丙、戊肝炎病毒阴性;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阴性;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上腹部CT:脂肪肝,脾大,少量腹水,注意除外早期肝硬化;肝右叶多发小囊肿?胆囊炎;腹膜后、胰腺旁可见数个增大淋巴结影。

患者症状未见好转,且腹胀逐渐加重,并且出现反复的呃逆,查体除原有异常外,颈前和双肩部出现较多出血点。结合患者外周血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上腹部CT提示腹膜后、胰腺旁数个增大淋巴结影,高度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立即完善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结果回报:淋巴瘤细胞占31.6%,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可能性大。

确定诊断: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出院后3天死亡。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Felty综合征 下一篇:病例 多发性骨髓瘤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