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和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综合征。1956年由Crow首先描述,1968年Fukase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综合征提出,也称为Crow-Fukase综合征。1980年Bardwick PA认为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megaly)、内分泌病(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和皮肤改变(skin changes),取其英文之首字母,称为POEMS综合征。但POEMS综合征命名无法包括其他几个可能出现的重要特征,如硬化性骨病变、Castleman病、视乳头水肿、全身水肿、多浆膜腔积液、血小板增多、红细胞增多、杵状指(趾)等。本病临床少见且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8岁,以“双下肢麻木、无力、水肿1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水肿,伴乏力多汗,皮肤颜色逐渐变黑,性功能减退,于外院就诊诊断“末梢神经炎”,给予营养神经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入院前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伴腹胀尿少,外院疑诊“肝硬化”,给予保肝对症治疗无效转入我院。病来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无厌油腻,无胸痛及呼吸困难,无心前区不适。
既往史: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否认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家庭成员均健康。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60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多毛,无肝掌及蜘蛛痣。左下颌部可触及直径2cm的淋巴结,无触痛,表面光滑,质软,界限清楚。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颈静脉略充盈。男性女乳,乳晕加深,乳头增大。心肺听诊正常,心界不大。腹膨隆,肝脾触诊不理想,移动性浊音阳性。甲床苍白,杵状指,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4.8×109/L,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182×109/L。
血沉:第1小时40mm,第2小时80mm。
血清清蛋白32.0g/L,白球比1.2。
蛋白电泳:清蛋白52.8%(下降),α1球蛋白6.2%(升高),α2球蛋白7.2%,β球蛋白8.6%,γ球蛋白25.3%(升高)。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1U/L,谷草转氨酶0.2U/L,总胆红素8.3μmol/L;肝炎病毒阴性。
空腹血糖:5.4mmol/L。
皮质醇:6.1μg/dL,睾酮:74.8ng/dL(下降),催乳素:21.62ng/ml(升高),雌二醇:58.85pg/ml,孕酮:0.34pg/ml(下降)。
甲状腺功能:FT3<1.54pmol/L(下降),FT4:7.1pmol/L(下降),TSH 15.1uIU/ml(升高)。
免疫球蛋白:IgG 13.7g/L,IgM 2.95g/L(升高),IgA 3.83g/L(升高)。
ENA谱及dsDNA均阴性。
肌电图:符合周围神经病变。
胸片:少量胸腔积液。
腰椎正侧位片及骨盆正位片提示:骨质疏松。
肝脏CT:肝脾增大,腹水。
入院诊断:1.肝脾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2.末梢神经炎。
本例患者以下肢水肿、尿少、腹胀为主要症状入院,检查提示肝脾大,从常见疾病角度首先考虑如下疾病:肝硬化、缩窄性心包炎、柏-查综合征,故入院后行胃镜、心脏彩超、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胃镜、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血管造影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未见异常,可除外上述疾病。具体依据如下:①肝硬化: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及酗酒史,肝功能无明显损害,胃镜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CT显示除肝脏体积增大外无典型肝硬化的形态学改变,故不支持肝硬化诊断。②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心前区不适,无呼吸困难,查体心界不大,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可除外。③柏-查综合征:血管造影结果可除外。而且上述疾病只能解释该患者的部分症状和体征,不能解释患者的下肢麻木无力、皮肤色素沉着、多毛、甲状腺低功、性功能减退等多系统表现。
综合分析本例患者临床特点主要有:①末梢神经病变;②肝脾淋巴结肿大;③多种内分泌异常改变;④清蛋白减少,γ球蛋白、IgM、IgA升高;⑤全身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故应考虑POEMS综合征的可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眼底检查示双侧视乳头水肿。血κ轻链11.7g/L,λ轻链7.24g/L(升高);尿κ轻链0.216g/L(升高),λ轻链:0.165g/L(升高)。骨髓穿刺:浆细胞4.0%,可见双核及多核病态浆细胞。结合该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POEMS综合征。给予泼尼松30mg/d口服及支持对症治疗,2周后尿量明显增多,水肿减轻,腹水减少,下肢麻木症状亦减轻,患者出院继续口服泼尼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