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3)
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3)
作者
林艳;郑长青
案例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青中年女性,慢性病程,以“间断腹痛腹泻3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腹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为痉挛样疼痛,持续性,夜间明显,略有腹胀,伴腹泻,日排黏液便或不成形稀便4~5次,排便后腹痛略有减轻,偶有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及隔夜宿食,排气可,多次就诊于地方医院,予抑酸、抗炎及止痛治疗后腹痛缓解。患者1周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右下腹痛明显加重,伴腹泻,日约15~20次,发热,体温最高37.6℃,就诊于地方医院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患者病来仍有腹痛腹泻,伴有明显乏力,无呕血、黑便,无皮疹及皮肤瘙痒,无皮肤及口腔溃疡,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睡眠较差,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5/85mmHg。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异常,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结膜充血,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律齐。腹软,右下腹及脐周压痛及反跳痛阳性,轻度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肾区无叩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全腹CT平扫:部分小肠、结肠管壁增厚,水肿;盆、腹腔积液;副脾;宫颈部小囊肿?

血常规:白细胞8.3×109/L,中性粒细胞2.4%,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204×109/L。

尿常规:隐血+,尿蛋白+,酮体2+,白细胞0.58/HP,红细胞5.36/HP。

便常规:白细胞1~2/HP,潜血阴性。

血清淀粉酶:31.7U/L;血清脂肪酶:17.4U/L。

入院诊断:1.腹痛、腹泻原因待查;2.限局性腹膜炎。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患者抑酸、抗炎、补充清蛋白治疗,腹痛及腹泻症状轻度缓解,体温恢复正常,仍有腹泻,每日约5~6次,间断出现脐周痉挛性疼痛。入院后辅助检查结果为:

血常规: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1.1%,血红蛋白111g/L,血小板212×109/L。

肝功能:总蛋白38.9g/L,清蛋白24.8g/L,谷丙转氨酶45U/L,谷草转氨酶56U/L,碱性磷酸酶68U/L,γ-谷氨酰转肽酶201U/L,胆红素正常。

肾功能:尿素5.6mmol/L,肌酐59μmol/L。

便常规+潜血及便培养(连3次):均正常。

凝血五项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结肠镜:慢性结肠炎。

经相关辅助检查排除了肠道恶性及感染性疾病,结合患者为年轻女性,间断低热,腹痛,腹痛以右下腹为主,且存在泌尿系统异常,因此不能除外结核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进一步完善肺CT、血沉、RP、PPD试验免疫学检查。结果如下:

肺CT:双肺纹理增强。

血沉:24mm/h;CRP:7.0mg/L。

PPD试验:+。

ENA谱: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nRNP / m抗体++,抗-Sm抗体+。

ACA:阴性,核周型ANCA:弱阳性。

补体C3:0.7g/L;补体C4:0.1g/L;IgG 20.9g/L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35g/d;尿β2微球蛋白:0.31mg/L;尿微量清蛋白>338mg/L。

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予甲泼尼龙120mg静点、羟氯喹口服控制病情,辅以胃黏膜保护、补钙、氢氯噻嗪及螺内酯利尿,盐酸贝那普利改善肾血流、那屈肝素钙及双嘧达莫抗凝治疗。甲泼尼龙逐渐减量,由静脉改为泼尼松60mg/d口服控制病情。患者出院时无腹痛腹泻,随访6个月疾病无复发。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 下一篇:病例 POEMS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