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其特点是淀粉样蛋白物质在组织中沉积,可以沉积在局部或全身,病程可呈良性或恶性,很多情况下,淀粉样物质的积聚常是潜在疾病的部分表现,有关疾病可能是自身免疫疾病、炎症、遗传病或肿瘤,其症状决定于原有疾病淀粉样物质沉积的部位和沉积量。淀粉样变性因接触碘与硫酸时出现与淀粉相似的反应而得名,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病变分为系统性和局限性;按生化特性可分为4种亚型。经常发生于有遗传倾向或有家族史的患者。起病缓慢,病程长,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1,确诊靠组织活检,刚果红染色或免疫组化。淀粉样变性中,舌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常表现为舌肿大伴有弥散性或结节性肿胀,累及泪腺或涎腺,还可出现口干、眼干,与干燥综合征相似。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因未明,为淀粉样物质沉积在间质组织,累及心、肝、肾、胃肠道、皮肤等部位,约占全部淀粉样变性的70%,约有10%患者并发多发性骨髓瘤。胃肠道淀粉样变性会引起舌肥大、食管动力异常、胃张力迟缓、大小肠蠕动异常、吸收不良、出血或假性梗阻。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同属于恶性浆细胞病范畴,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其临床表现是淀粉样物(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舌、心、肾、肝、脾等组织器官而引起,但骨髓中无骨髓瘤细胞浸润,无骨质溶骨病变,无高钙血症。应强调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后,出现的系统性淀粉样变为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为继发性淀粉样变最常见的恶性疾病。目前对淀粉样变还没有特效治疗,现有的方法主要是化学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对控制病情发展有一定疗效,但并不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器官功能,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只能延长13~17个月。本病预后不良,如有症状者存活仅3~5年,最终患者将在数年后死于心衰及肾病。局限型受累者则寿命不受影响。
病例介绍
患者老年女性,64岁,慢性病程,以“进行性舌根肿胀10个月,恶心呕吐3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舌根肿胀,伴活动受限,无疼痛,无味觉改变,无发热,无咽痛,曾完善舌CT、MRI等相关检查,未明确病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泻,水样便,每天10余次,无脓血,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无发热,无呕血黑便,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氨曲南”抗感染治疗5天,腹泻症状好转,恶心呕吐症状较前减轻,仍有口苦、反酸、嗳气、胃灼热、食欲差、周身乏力。先后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好转,且逐渐加重,呕吐次数逐渐频繁,一般于餐后2~3小时左右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伴胆汁及隔夜宿食,无呕血黑便,无腹胀腹痛,有排气,排便较少,为深绿色干便。患者病来无发热,无头晕头痛,咳嗽咳白痰,周身乏力,无胸闷气短,食欲差,睡眠可,小便正常,体重3个月内下降10余公斤。
既往史:诊断“2型糖尿病、冠心病”4年,未予药物降糖治疗,控制饮食后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餐后未测。否认肝炎、结核病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问话能答,但吐字不清。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及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舌体红肿,活动受限,舌周可见齿压痕,咽不赤,扁桃体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弱,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约3次/分。双下肢指压痕阳性。
辅助检查:
口底MRI(外院):舌根部弥漫性肿胀、肥大。
喉镜(外院):喉内黏膜充血,双侧声带充血,黏膜光滑,运动良,舌根淋巴组织增生。
肺CT(外院):左肺陈旧性病变。
结肠镜(外院):未见异常。
胃镜(外院):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胃多发息肉;息肉病理:胃底炎性增生性息肉。
全腹增强CT(图1):符合小肠梗阻改变,腹盆腔少量积液,肝内多发囊肿,右侧肾盂旁较大囊肿。

图1 全腹增强CT
小肠壁水肿增厚,积液积气,符合肠梗阻改变
入院诊断:1.小肠梗阻?2.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3.胃多发息肉;4.多发性肝囊肿;5.右肾盂旁囊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暂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请口腔科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治。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5.15×109/L,红细胞3.8×1012/L,血红蛋白116g/L,血小板184×109/L。
尿常规:隐血1+,蛋白1+。
肝功能:总蛋白49.4g/L,清蛋白28.20g/L,余化验指标均正常。
肾功能:肌酐105.9μmol/L,尿素8.08mmol/L,尿酸451μmol/L。
血糖:3.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
血清离子:钾2.61mmol/L,钠136mmol/L,氯88.5mmol/L,钙2.78mmol/L,磷0.95mmol/L,镁0.82mmol/L。
心肌酶谱、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指标及便常规潜血均未见异常。
立位腹平片:肠管扩张积气,可见气-液平面(图2)。

图2 立位腹平片
肠管扩张积气,可见气液平面
肺CT:左肺下叶后底段少许慢性炎症;右肾囊肿;肠管扩张积气,结合腹部相关检查;局部胸椎退行性改变。
化验提示明显低蛋白血症,尿蛋白及隐血阳性,血钾、血糖偏低,考虑患者呕吐时间较长,进食差所致,但不能解释血钙升高。同时患者表现为多系统受累,需注意自身免疫性疾病,进一步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抗核抗体系列均为阴性。
免疫球蛋白及“风湿三项”正常,补体C3:0.474g/L(正常值0.74~1.4g/L),补体C4:0.277g/ L(正常值0.12~0.36g/L)。
甲状旁腺激素:4.0pg/ml(正常值14~72pg/ ml)。
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及游离甲状腺素正常,促甲状腺激素8.0966uIU/ml(正常值0.3~4.8uIU/ml)。
甲状腺彩超未见异常。
患者诊断不明,请各相关科室会诊,会诊意见如下:
口腔科:可请风湿免疫科会诊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必要时可取舌病理以明确诊断。
风湿科:患者目前表现诊断结缔组织病依据不足,必要时复查尿常规及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甲状腺功能异常,请内分泌科会诊;注意复查补体,变化随诊。
内分泌科:诊断“高钙血症”,治疗上可予补液,应用呋塞米(监测钙磷镁钾钠氯,对症治疗),结合甲状腺超声及甲状旁腺激素不高,暂不考虑存在甲旁亢,必要时完善颈部增强CT。
患者颈部CT增强扫描未见异常,除外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监测血钙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而甲状旁腺激素进行性降低,最低至<2.5pg/ml。进一步完善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催乳素的节律测定,均未见异常,因此基本排除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
患者入院后经对症补液支持营养、抑酸止吐治疗效果不佳,舌肿胀逐渐加重,舌体活动明显受限。入院时立位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且腹部CT提示小肠壁水肿增厚改变,为除外小肠病变,进行了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镜下仅见空肠黏膜散在红斑及渗出,其余小肠黏膜所见正常。
上述结果及各科室会诊意见仍无法明确诊断,重新分析病情,患者多系统受累,缺少特异性症状,以“舌体肥大”为首发症状,因此进行了舌体活检。另外,考虑有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表现为全身症状,比如淋巴瘤、骨髓瘤等,故完善了骨髓穿刺检查。
舌病理:结合刚果红染色,考虑(舌)淀粉样变性(图3)。
骨髓穿刺:增生活跃骨髓象,浆细胞比值增高,并可见多核浆细胞,请完善相关检查。
舌病理提示淀粉样变,而骨髓瘤是继发性淀粉样变最多见的恶性疾病,患者骨髓象又恰恰提示多核浆细胞,因此下一步需要完善骨髓瘤的相关检查。核素骨扫描:全身骨骼显影清晰,于NT、POST位可见双肩关节、左侧锁骨、双侧肩胛骨、双侧髂骨、耻骨、坐骨及腹股沟区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图4),余中轴骨及四肢骨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左右对称,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与稀疏灶。上述所见支持骨髓瘤诊断。因为心脏是淀粉样变常累及的部位,因此完善了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提示心脏结构普遍弥漫细小颗粒样回声增强,淀粉样变可能性大。

图2 舌病理
刚果红染色阳性,考虑舌淀粉样变性

图4 核素骨扫描
全身骨扫描可见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确定诊断:1.继发性淀粉样变性;2.多发性骨髓瘤。
诊治计划:转血液科进一步治疗,但患者状态进行性恶化,逐渐出现了心功能不全、肺内感染,家属拒绝进一步化疗,最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