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腹腔淋巴管破裂
病例 腹腔淋巴管破裂
作者
郝庆;李岩
案例诊断
腹腔淋巴管破裂
导读

乳糜性腹水临床少见,病因相对复杂,治疗相对困难,是指富含脂质的淋巴液聚集在腹腔中。胸导管、腹腔淋巴管及其分支的损伤、破裂或阻塞,使淋巴液溢出至腹腔而形成乳糜性腹水。引起乳糜性腹水的原因有:感染、肿瘤、创伤、先天性畸形、结核、丝虫病及肝硬化等。成年人以恶性肿瘤为多见,而儿童则以先天性畸形多见,腹部手术是创伤病因的主要类型。极少数原因不明,为原发性乳糜腹,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乳糜腹能完全消失。其发病机制因病因不同而各异,由于淋巴液内含有小肠吸收的0%脂肪、占1/2的总血浆蛋白、大量脂溶性维生素、水和电解质,故乳糜性腹水发生后,通过淋巴液的漏出可丢失大量的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可迅速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另外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随着大量淋巴液的丢失,可引起体内淋巴细胞功能明显减低,常导致感染,重者危及生命。

乳糜性腹水的诊断可通过腹腔穿刺抽腹水进行化验,如腹水中检测到较高的甘油三酯,有助于诊断。对需要手术治疗的乳糜性腹水术前需要对乳糜漏做出精确定位,如何确定乳糜性腹水漏出的确切位置,至今仍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现多采用的是核素淋巴显像,利用99mTC-DX显像剂不透过毛细血管壁,而仅停留在淋巴系统的特点,用γ照相机照相可获得清晰的淋巴管行径图像,以了解淋巴管通畅情况、扩张的淋巴管有无漏出、瘘或导管的通畅性等,核素显像也可显示淋巴瘘的位置。乳糜性腹水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引流腹水,减轻压迫症状和炎症反应,可反复穿刺放腹水或置管持续引流;减少淋巴液漏出,促进淋巴管破裂口愈合;饮食以低脂、低钠、高蛋白为主,禁食可保持胃肠道充分休息,大大减少淋巴液的产生和丢失,缩短破裂口愈合时间,禁食情况下淋巴液流量为0.93ml/min,而餐后则为225ml/min。非手术治疗可使60%的患者乳糜性腹水消退,如仍无效,可考虑剖腹探查,进行淋巴管破裂口处的缝扎或腹腔静脉转流术。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年轻男性,31岁,汉族,于2010年8月10日以“反复腹泻1年,阵发性脐周疼痛半年,腹胀1月余”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泻,排黄色稀水样便,6~7次/日,无黏液脓血,最多可达10次/日,无规律性,无腹痛及腹胀,无反酸胃灼热,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自服抗生素后腹泻症状无缓解。半年前开始出现脐周胀痛,呈阵发性,无缓解体位,可忍受。1月前患者开始出现腹胀,自觉腹部膨隆,当地医院超声提示腹腔积液。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患者腹泻较前好转,近1周开始大便成形,排便3次/天,但腹胀无缓解。病来患者感乏力,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无恶心呕吐。精神饮食尚可,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5kg。

既往史:2000年患者曾因“发热、胸闷”,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经系统抗结核治疗半年后好转。2007年、2008年、2009年因腰椎4~5患结核,3次接受腰椎植骨手术。否认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过敏史、家族史及个人史无特殊记载。

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70mm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左下腹可见约15cm已愈合的术后瘢痕,触诊柔韧感,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次/分。双下肢指压痕阴性。

入院诊断:腹水待查(结核可能性大)。

诊治经过

患者为年轻男性,既往曾患结核性胸膜炎及腰椎结核,目前发现腹水,考虑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性大,但也应注意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浆膜腔积液,故除常规化验外,进一步完善了结核及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69.80%,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409×109/L。

肝功能:总蛋白64.9g/L,清蛋白34.8g/L,转氨酶及胆红素正常。

血脂:甘油三酯0. 9mmol/L,胆固醇3.15mmol/ L。

肿瘤标志物:CA125:396.8U/ml,高于正常值,CA199、AFP、CEA均正常。

血清结核抗体:阴性。

血沉:17mm/h。

ANCA:阴性;抗核抗体系列:阴性;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定量无异常。

72小时PPD试验:可触及大小约20mm×20mm硬结,周围有红晕,局部皮肤无水泡及无溃破。

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血清离子及肝炎病毒标志物、艾滋病、梅毒抗体均未见异常。尿常规及便常规潜血正常。

患者曾因腹水于当地医院住院诊治,多次进行腹腔穿刺,腹水均为淡粉色乳糜样,未能明确诊断,且腹水增长速度非常快。为明确腹水原因,首先仍需完善腹水的相关化验,同时为明确腹水是否为真性乳糜,还检测了腹水中的甘油三酯,结果如下:

常规:外观呈脓样混浊,李凡他试验++,细胞总数36000×106/L,白细胞4000×106/L,淋巴细胞比例60%,红细胞32000×106/L。

生化:总蛋白141.3g/L,氯101.9mmol/L,糖7.06mmol/L。

甘油三酯:45.16mmol/L,胆固醇3.92mmol/L。

乳酸脱氢酶:89U/L;腺苷脱氨酶:9U/L。

肿瘤标志物:CA125:558.9U/ml,其余指标正常。

结核菌涂片及培养阴性。

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瘤细胞。

腹水中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提示为真性乳糜性腹水;腺苷脱氨酶未见升高,可以初步排除结核性腹水的可能。进一步完善肺CT及全腹增强CT检查,结果如下:

肺CT平扫:右肺下叶上段小结节,肉芽肿性病变?右肺下叶后底段炎症。

全腹CT增强:腹盆腔大量积液,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增生?左侧腰大肌前外侧病灶,慢性脓肿?左侧髂骨翼局部缺失,腰3、4、5椎体形态不整,术后改变?

肺与腹部CT所见均未提示大量乳糜性腹水的原因,虽然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但上述检测结果并不支持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病初表现为腹泻,之后出现腹水,是否存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为此进行了消化道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结肠镜:回肠末端炎症,慢性结肠炎;病理:肠黏膜慢性炎症,轻度。

口服法小肠造影:瀑布型胃,符合慢性胃炎改变。

消化道的影像学结果亦未提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存在,鉴于患者的结核病史,我们曾请结核病专科医院会诊,考虑不除外结核性乳糜腹,建议: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腹腔穿刺放腹水对症治疗;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明确病因。追问病史,此患者1年前行“腰椎结核植骨术”后曾系统抗结核治疗,腹水的出现是在抗结核治疗期间,因此我们并不同意结核病医院专科会诊的意见。

住院期间多次放腹水,均为乳糜性,虽每次放液都在2000~2500ml左右,但腹围增长迅速。患者血清清蛋白略低于正常,故腹水非低蛋白血症引起;抗炎利尿治疗不见好转,排除普通感染及肝病。再次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发现患者出现腹泻是在最后一次腰椎植骨术后2个月左右,后逐渐出现腹胀,且腹部CT可见左侧腰大肌前外侧缘脓肿病灶,因此我们推测手术能否引起腹腔淋巴管的损伤,导致大量淋巴液外漏到腹腔中,形成了乳糜性腹水?该类患者通过禁食水,可以明显减少肠道淋巴液的生成,淋巴回流亦会相应减少,腹腔的淋巴液漏出自然会减少。于是我们再一次行腹腔穿刺放腹水后试验性地让患者禁食水,给予静脉营养,观察腹水变化。

经过1周禁食水治疗,患者腹围无增大,提示腹水未再增长。停止静脉营养,逐渐给予低脂高蛋白饮食,患者的腹围逐渐变小,复查腹部超声提示仅残留少量腹腔积液。明确诊断:腹腔淋巴管破裂。出院之后患者到北京相关医院行腹腔淋巴管造影,未见到确切破裂口或瘘管。随访10个月,患者腹水未再出现,推测腹腔破裂的淋巴管已经通过禁食水、静脉营养治疗后得以修复。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结核性腹膜炎 下一篇:病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