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胆管癌
病例 胆管癌
作者
王学清;李岩
案例诊断
胆管癌;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
导读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内小胆管至胆总管下端的任何一段的癌肿,包括肝内小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管末端的原发性肿瘤。根据部位将胆管癌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胆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是黄疸,可见于90%以上的患者。黄疸多呈进行性,常伴有瘙痒;少数呈波动性,但一般不会降至正常范围。消瘦、食欲不振、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也常见,还可以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发胆道炎症时有畏寒、发热。大多数患者有肝大,扪及胆囊者不到半数。晚期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癌肿位于胆总管者,除黄疸外,其梗阻以上部位的胆管与肝内胆管均扩张,胆囊也肿大;如癌肿位于肝总管,则仅有黄疸、肝内胆管扩张外,无胆总管扩张,也无胆囊肿大;如癌肿位于一侧肝管,病侧肝内胆管扩张,无胆总管扩张,也无胆囊肿大;如癌肿位于胆囊管,则胆囊多数肿大,但一般无黄疸。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2009年3月29日以“上腹隐痛1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多于夜间入睡后疼醒,与饮食无关,非放射性,偶有心悸,无反酸、胃灼热、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自服药物(具体不详)可缓解,未经系统诊疗。1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夜间反复发作性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服救心丹等药物不能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789U/L,给予保肝治疗效果不佳,仍有腹痛,为求系统诊疗收入院。患者入院时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及咳嗽咳痰,无胸痛心悸、头晕头痛,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无明显消瘦。

既往史:冠心病20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无饮酒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清语明,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心率6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腹壁柔软,剑突下及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65.8%,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56×109/L。

肝功能:总蛋白68.2g/L,清蛋白35.6g/L,谷丙转氨酶654U/L,谷草转氨酶433U/L,胆红素21.2μmol/L,直接胆红素10.0μmol/L,间接胆红素11.2μmol/L。

心电图: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心肌缺血表现。

初步诊断:1.腹痛待查;2.肝功能异常;3.冠心病。

诊治经过

患者肝功能异常,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同时积极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肝损伤原因。首先要除外病毒性肝炎,化验提示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不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没有饮酒史和应用明确肝损伤药物史,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病的可能性可被排除,能不能是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呢?我们进行了抗核抗体系列、风湿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等检查,结果均正常,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

对于患者腹痛的原因,因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腹痛多于夜间发作,与饮食及活动无关,且入院前1周腹痛加重并伴有夜间反复发作性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故首先应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其次,患者腹痛多于夜间发作,虽然没有明显的反酸、胃灼热等症状,但也应该注意除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所致腹痛。患者腹痛伴有剑突下和左上腹压痛,也应注意除外胰腺炎。

患者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腹痛,能不能用同一个疾病来解释呢?进一步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血清离子:钾3.49mmol/L,钠143.1mmol/L,氯109.7mmol/L,钙2.15mmol/L,镁0.91mmol/L,磷1.12mmol/L。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97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9.1U/L;肌钙蛋白0.03μg/L。

血脂:甘油三酯0.90mmol/L,胆固醇4.58mmol/ L,低密度胆固醇2.50mmol/L,高密度胆固醇1.56mmol/L。

血淀粉酶:120U/L;尿淀粉酶:400U/L;血清脂肪酶:160U/L。

肿瘤标志物:CEA:2.82ng/ml,AFP:2.47IU/ ml,CA199:667.10IU/ml,CA724:3.38IU/ml;CA199显著升高。

胃镜: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肺CT:右肺上叶及双肺下叶炎症。

患者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轻度升高,结合患者腹痛病史,考虑患者存在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水、抑制胃酸、抑制胰酶分泌及活性等治疗。CA199显著升高,提示胰腺病变,为明确胰腺病变性质及肝功能异常原因,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全腹部增强CT回报: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胰腺颈部密度减低,其内胰管稍扩张,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胰头周围、肠系膜根部见渗出影,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双侧胸腹膜裂孔疝。胰颈部改变考虑炎症,符合胰腺炎的表现。根据全腹部增强CT结果,考虑患者腹痛及肝功能异常均因急性胰腺炎所致,继续按照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

治疗3天后患者腹痛稍好转,第4天夜间再次出现上腹部绞痛,难以忍受,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当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心肺未及异常;腹平坦,腹壁柔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无叩痛,胆囊区无压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4次/分。立即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急检尿淀粉酶278U/L,血淀粉酶55.5U/L,血清脂肪酶118.53U/L,均较入院时好转。考虑腹痛为胆囊炎引起胆绞痛,予山莨菪碱10mg肌注解痉止痛,继续抗炎治疗,2小时后腹痛缓解。第5天患者再次于夜间出现右上腹疼痛,难以忍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轻叩痛,Murphy征阴性,急诊行彩超检查明确有无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穿孔等急症。彩超回报:胆囊泥沙样结石,注意胆囊炎症改变;肝内外胆管略增宽;脾门区结节,注意副脾或淋巴结;腹腔积液。再次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注止痛。次日发现患者巩膜黄染,考虑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所致,给予保肝降黄疸治疗。

入院第8天,患者黄疸逐渐加重,出现皮肤黄染,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66U/L,谷草转氨酶409U/L,总胆红素167.2μmol/L,直接胆红素127.8μmol/L,间接胆红素39.4μmol/L,碱性磷酸酶621U/L。考虑患者黄疸逐渐加重与胰腺炎、胆囊炎病情不符,进一步完善了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P)检查。MRCP回报(图1) :肝门部胆管狭窄,慢性胆管炎?胆管癌待除外,建议监测肿瘤标志物,必要时ERCP检查;胆总管中下段狭窄,考虑慢性炎症所致可能性大;胆囊结石,胆囊炎。复查CA199大于1200U/ml,较入院时进一步升高。结合患者腹痛、进行性黄疸,化验CA199进行性增高,MRCP提示肝门部胆管狭窄,考虑胆管癌不能除外,请外科会诊,外科建议继续内科保守治疗,监测肝功能。

图1 MRCP 

肝门部胆管、胆总管中下段狭窄

入院第11天夜内23时左右,患者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向双肩部放散,无恶心呕吐,不能平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伴发热、寒战。当时查体上腹部正中及偏右压痛、反跳痛阳性,伴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Murphy征阴性。复查肝胆胰脾彩超,提示肝外胆道下段梗阻,胆囊壁水肿,腹腔积液。复查血常规、心肌酶谱、血尿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均正常。肝功能:总胆红素289.5μmol/L,直接胆红素212.4μmol/L,间接胆红素77.1μmol/L,碱性磷酸酶846U/L。再次请外科会诊,诊断为“胆管癌、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考虑患者病变范围大,不适宜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建议保守治疗,如果梗阻性黄疸加重,可以行PTCD术减黄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要求出院,出院后黄疸进行性加重,2个月后患者死亡。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胆管炎 下一篇:病例 梗阻性黄疸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