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男,21岁,未婚,以“呕血、黑便4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4天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呕血,初为咖啡样物,后呈鲜红色,共4次,总量约1500ml,伴头晕心悸,排黑色稀便2次,于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彩超提示肝实质轻度弥漫性损伤,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病来无发热,无反酸及胃灼热,无腹痛腹胀,平日偶有牙龈及鼻出血,尿正常。
既往史:肾小球肾炎病史1年,未系统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密切接触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1年,平均每日1支,无饮酒史,无放射性毒物及粉尘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相关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体格检查:体温36.9℃,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90mm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及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彩超:肝实质轻度弥漫性损伤;胆囊壁水肿;脾厚。
血常规:白细胞2.83×109/L,中性粒细胞57.9%,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71g/L,血小板58×109/L。
入院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肝硬化?
入院后给予抑酸、止血对症治疗,完善入院常规化验及胃镜、上腹部增强CT检查。胃镜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RC征阳性。上腹部增强CT:门脉海绵样变性、脾大,注意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肝内多发动脉期高灌注区,动门脉瘘?肝功能:清蛋白34.4g/L,总胆红素60.9μmol/L,间接胆红素47μmol/L,转氨酶正常。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提示符合脾功能亢进表现。根据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因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所致。
患者肝硬化诊断明确后,我们进一步积极查找病因。患者入院后化验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乙肝、丙肝病毒定量亦为阴性,首先除外病毒性肝炎。患者无饮酒及特殊服药史,不支持酒精性及药物性肝硬化。抗核抗体系列、免疫球蛋白测定及AMA、ANCA均正常,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早,除外了肝硬化常见病因,我们想到了遗传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肝豆状核变性,故完善了血清铜、铜蓝蛋白及24小时尿铜测定。血清铜55.9μg/dL,铜蓝蛋白0.174g/L,均低于正常值;24小时尿铜113.39μg,显著高于正常值。眼科检查可见K-F环,但头MRI检查未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结合上述化验结果,考虑肝硬化因肝豆状核变性所致,在消化道出血停止后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1000mg/d静点5天,同时给予钙尔奇D、葡萄糖酸锌、铁口服液口服,疗程结束后复查24小时尿铜较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