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
病例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
作者
王学清;李岩
案例诊断
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导读

腹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疾病所引起,但也可能是功能性腹痛,病变多来自于腹腔内器官,但腹腔外器官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腹痛。临床上一般将腹痛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的急性炎症性改变,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腹痛是主要症状,早期为中上腹或脐周范围弥散性疼痛,经过数小时后炎症波及浆膜和腹膜壁层出现定位清楚的右下腹疼痛。据统计约70%~80%的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患者病情发展快,疼痛一开始就局限于右下腹。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及轻度发热。病程的早期在上腹或脐周有模糊不清的轻度压痛,起病数小时后右下腹McBurney点(阑尾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和反跳痛,阑尾炎症位于盲肠后位可有腰大肌征阳性,低位或盆腔内阑尾炎症可有直肠右前壁触痛或触及肿块。当阑尾进展至坏死穿孔后,可出现高热,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更明显,并伴局部腹肌紧张。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有明显压痛的肿块。但是在临床上我们也能遇见极少数患者缺少腹部阳性体征,而造成误诊的病例。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2岁,于2009年1月23日以“腹痛伴发热10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1月13日进食不洁食物5小时后出现腹痛,为脐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无放散性痛,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及咖啡样物,排黄色稀便3次,无黏液及脓血,排便后腹痛稍缓解。同时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外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及思密达口服等治疗2天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好转,但仍有间断腹痛,为脐周痛,腹痛与进食及排便无关,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8℃之间,发热多于晚饭后出现,继续给予抗炎治疗1周病情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入院时略乏力,无咳嗽及咳痰,无腹胀,无恶心呕吐,食欲差,睡眠饮食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记载。青霉素批号过敏。

体格检查:体温38.1℃,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神清语明,步入病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09.01.22):

血常规:白细胞20.8×109/L,中性粒细胞79.33%,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27g/L,血小板234×109/L。

尿常规:隐血+,白细胞2.67/HP,红细胞3.42/ HP。

便常规:软便,红细胞阴性,白细胞阴性,潜血阴性。

入院诊断:1.腹痛待查;2.发热待查。

诊治经过

患者腹痛伴发热,化验血白细胞升高,考虑存在感染因素,但是患者体格检查全腹均无压痛点,没有提示疾病的定位体征,考虑患者比较符合急性胃肠炎,但是普通的急性胃肠炎经过几天的治疗应该好转,而该患者一直腹痛,且发热无好转,应该是存在未知的感染因素,故患者入院后给予清淡饮食,左氧氟沙星静脉点滴抗炎治疗。完善入院常规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便常规:未见异常。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中度失调(镜下见大量真菌孢子)。

血常规:白细胞22.9×109/L,中性粒细胞78.30%,血红蛋白117g/L。

尿常规:隐血++,白细胞3.67/HP,红细胞5.38/HP,尿酮体阴性,尿糖阴性。

血淀粉酶:37U/L,尿淀粉酶:238U/L,血脂肪酶:87U/L。

肝功能:总蛋白73.5g/L,清蛋白34.9g/L,转氨酶及胆红素正常。

肾功能:血肌酐68.6μmol/L,尿素2.84mmol/ L。

立位腹平片:腹部未见确切异常。

胸片:双肺未见异常。

肝胆脾胰腺超声:肝胆脾胰腺未见异常。

患者肠道菌群中度失调,镜下可见大量真菌孢子,但因患者发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未停用抗生素,加用四联菌素片口服改善肠道菌群。经治疗3天后,患者仍发热,体温波动于37.2~38.4℃之间,查体仍未见阳性体征。

再次分析病情,患者持续发热,且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但目前未发现腹腔常见的感染病灶,故在继续积极抗炎治疗的同时,进一步查找一些少见的发热原因,完善血清病毒抗体、抗核抗体系列、血铅测定及肥达外斐反应,行PPD试验。另外,我们也考虑到发热与腹痛是同一疾病的表现,还是两种独立的疾病所致。患者腹痛为脐周痛,但腹部无压痛,考虑是否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平滑肌痉挛所致疼痛,应注意有无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消化性溃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结缔组织病、肿瘤等,如果除外各种器质性疾病,考虑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功能性腹痛,进一步行泌尿系彩超、盆腔彩超、胃镜及胃肠透视等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血铅、血糖正常,病毒抗体效价阴性,抗核抗体系列及肥达外斐反应亦阴性,PPD结果为阴性,胃镜未发现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改变。

入院6天后患者发热好转,但仍有腹部隐痛,第7天行腹部彩超检查,结果回报:右下腹见8.6cm×8.5cm×4.6cm包块(图1),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伴密集细小点状回声,建议进一步除外阑尾周围脓肿。立即请外科会诊,会诊时反复追问病史,患者院外曾多次就诊,但每次就诊时医生查体右下腹均无压痛、反跳痛等阳性体征,但根据患者腹痛、发热病史,结合目前彩超结果,确定诊断为“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因患者阑尾炎已进入恢复期,无外科手术指征,继续目前抗炎治疗。继续抗炎治疗1周后患者腹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查体时右下腹始终无压痛,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已经恢复正常,停止抗生素静点,患者出院。

图1 腹部彩超

右下腹见8.6cm×8.5cm×4.6cm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伴密集细小点状回声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肠旋转不良 下一篇:病例 肝非霍奇金淋巴瘤(1)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