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胶原性结肠炎
病例 胶原性结肠炎
作者
林艳;郑长青
案例诊断
胶原性结肠炎
导读

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又称显微镜下肠炎,是以慢性水样泻为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以伴有肠上皮细胞损害、淋巴细胞浸润以及上皮下胶原厚度超过10μm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由Lindstrom于197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以中老年女性多见。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5岁,以“间断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7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7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泻,大便为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最初每日便次10余次,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里急后重,无腹痛,自服止泻药后症状无缓解,就诊于地方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炎补液止泻治疗后,症状略有好转,但反复出现腹泻及恶心呕吐症状。2个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腹泻较前加重,约每日20余次,粪便性状仍为水样便,伴有食欲减退,间断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并完善结肠镜检查提示直肠乙状结肠慢性炎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后,腹泻加重,患者逐渐出现嗜睡及少尿症状,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病房。患病以来患者腹泻,日约30次左右,稀水样便,便量不多,便无腥臭味,无血便,间断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无腹痛腹胀,无发热,无盗汗,无咳嗽、咳痰,尿量减少,24小时约700ml,体重2个月下降10kg。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消瘦,精神萎靡,计算力定向力正常,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瘀斑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膨隆,未见静脉曲张,未触及包块,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6次/分。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外院):

结肠镜:慢性结肠炎。

PET-CT:腹腔内肠管代谢增高,范围较长,考虑功能性代谢增强或炎症性病变可能性大。

肾功能:肌酐178.2μmol/L,尿素氮15.3mmol/L;肝功能:总蛋白42.3g/L,清蛋白26g/L。

入院诊断:1.慢性腹泻原因待查;2.肾功能不全;3.低蛋白血症;4.多浆膜腔积液。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积极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止泻治疗,并完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离子、肿瘤标记物、免疫学指标、便细菌培养、便真菌培养、肠道菌群、全腹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患者入院后经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一般状态好转,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腹泻次数减少为日10次左右。入院后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79%,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118×109/L。

肝功能:总蛋白62g/L,清蛋白32g/L,谷丙转氨酶26U/L,谷草转氨酶29U/L,总胆红素10.6μmol/L,直接胆红素3.6μmol/L。

抗线粒体抗体:阳性(1∶700)。

C-反应蛋白:9g/L。

抗核抗体系列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系列、肾功能、血清离子、肿瘤标记物、便常规+潜血、便细菌培养、便真菌培养均未见异常。

全腹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提示结肠壁黏膜增厚,腹膜后及肠系膜间隙小淋巴结,腹主动脉管壁钙化。

经上述检查结合患者病史除外腹腔肿瘤、感染性腹泻、缺血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炎相关性腹泻等常见腹泻病因,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再次给予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镜示肠腔内大量水样肠液,全结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于直肠乙状结肠分别取活组织2块送病理。病理示乙状结肠及直肠肠上皮下可见胶原纤维沉积,厚度>10μm。结合病史及病理结果,确定诊断:胶原性结肠炎。给予甲泼尼龙80mg/d静脉点滴,治疗1周,患者腹泻次数减少至每天大约4~5次,症状明显改善,后改为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至10mg/d维持治疗,半年后随访患者大便基本正常。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下一篇:病例 先天性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并扭转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