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2岁,主因“间断发热3个月,腹泻2个月,间断排黏液脓血便1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于外院行剖宫产术后出现高热,最高体温39.5℃,无畏寒寒战,伴抽搐、意识不清,经化验检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治疗。2个月前患者出现腹泻,日排黄色稀便3~7次,无黏液及脓血,便前有中上腹隐痛,便后腹痛减轻,伴腹胀及里急后重,同时有皮肤及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低热症状,体温37.6~37.8℃,多发生于夜间七八点,于外院化验检查示清蛋白低、血压低,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输血、补液、降黄等治疗后黄疸消退,但腹泻及低热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0天前起患者间断出现排黏液脓血便,便血混合,血少,每日3~7次,有便前腹痛、便后腹痛缓解及里急后重,行肠镜示“肠结核?”,予止泻对症等治疗,近2天腹泻症状有所缓解,日排不成形便2~3次,为明确诊断就诊于我院。患者病来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有乏力头晕,无夜间盗汗,常有口腔溃疡,无脱发及光过敏,偶有膝关节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胃灼热,饮食睡眠较差,无黑便,小便现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剖宫产术后3个月,无肝炎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0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60mmHg,神清语明,步入病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结膜无苍白,口唇发绀。右侧中心静脉置管处无肿胀,略发红。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中上腹及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结肠镜(外院):肠结核?
病理:(乙状结肠、直肠10cm)炎性坏死组织,慢性黏膜炎;(肛缘下直肠)炎性肉芽及坏死组织。
入院诊断:腹泻原因待查,肠结核可能性大。
患者3个月前有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病史,并应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1个月,目前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夜间低热,虽然外院肠镜疑诊“肠结核”,但我们仍不能除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细菌性痢疾等疾病,进一步完善肺CT、全腹部增强CT、PPD试验及便细菌培养、血沉等相关化验检查,复查结肠镜。患者有中上腹疼痛,进一步完善胃镜检查。在未明确诊断以前,给予支持、对症治疗。进一步化验及检查回报:
血常规:白细胞6.4×109/L,中性粒细胞39.09%,淋巴细胞51.9%,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219×109/L。
便常规:白细胞8~10/HP,红细胞0~1/HP,潜血2+。连续3天便培养均未见志贺菌、沙门菌生长。
血沉26mm/h。
血清离子:钙1.80mmol/L,磷1.54mmol/L,镁0.78mmol/L,钾、钠、氯正常。
肝炎病毒阴性,风湿三项、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及ANCA均正常,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基本正常,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正常。
PPD试验:强阳性。
肺CT:右侧叶间裂局部密度增高,叶间胸膜增厚?
全腹增强CT:右中下腹部肠系膜根部下腔静脉周围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影,较大者直径约为20mm,增强扫描淋巴结呈明显环形强化,厚壁,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区,肿大淋巴结周围多发渗出,邻近腹膜稍增厚。腹腔内肠管形态正常,管壁未见异常增厚,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灶。盆腔内见少量液体密度影。结合病史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可能性大。
胃镜:红斑/渗出性胃炎。
结肠镜:进镜抵达回肠末端3cm。横结肠可见2处溃疡性病变,直径约1.2~1.8cm,表面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分别取组织2块。乙状结肠见3处溃疡性病变,直径约0.8~1.5cm,表面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直肠2处溃疡性病变,直径约1.2~3.0cm,表面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明显。乙状结肠,直肠见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其余所见大肠黏膜光滑、色泽正常,血管纹理清晰。病理:可见干酪样肉芽肿。
结合患者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情,明确诊断“肠结核”,患者转至结核病院抗结核治疗。电话随访患者,经系统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