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8岁,以“间断腹痛、腹胀3年,加重1周,恶心、呕吐1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3年前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且右下腹疼痛明显,为持续性胀痛,伴有阵发性绞痛,排气排便减少,于我院就诊诊断“肠梗阻”,经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9个月前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于我院以“肠梗阻”为诊断,经保守治疗好转。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自服豆油后排水样便,腹痛稍有缓解,入院前1日腹痛加重,为全腹痛,右下腹明显,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起始为胃内容物,以后为肠内容物,反酸,自服“氟哌酸、整肠生”未见好转,服用豆油后未排便、排气,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病来无发热,无咳嗽,无盗汗,大便无肉眼可见黏液脓血,无口腔溃疡,无皮肤结节性红斑,无关节炎及眼病,近期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个人史:有吸烟史,平均每天10支,否认饮酒史,否认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家庭成员均健康。
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70mmHg。神志清楚,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正常,心界不大。腹略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紧张度增加,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重,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6~7次/分。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红细胞4.587×1012/L,血红蛋白145.1g/L,血小板200.5×109/L。
肝功能:清蛋白42.9g/L,谷丙转氨酶13U/L,谷草转氨酶39U/L;肌酸激酶:943U/L;空腹血糖:4.73mmol/L。
肝炎病毒阴性;结核抗体阴性。
PPD试验:阳性。
立位腹平片:符合肠梗阻表现。
全腹CT:肠系膜根部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图1)。

图1 全腹CT
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伴钙化
结肠镜:进镜抵达回肠末端,回肠末端可见散在黏膜充血,并可见多处溃疡性病变(图2),呈条状,大小在0.8~1.2cm,表面白苔,周边黏膜充血。

图2 结肠镜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
入院诊断:1.肠梗阻;2.克罗恩病?3.肠结核?
本例患者为年轻男性,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结合肠镜下表现考虑以下疾病:①溃疡性结肠炎:此病患者多有黏液脓血便,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病变自肛端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该患者不具有上述表现,可除外溃疡性结肠炎。②克罗恩病:患者无肠外结核的表现,反复腹痛,且右下腹疼痛明显,CT提示小肠梗阻,肠镜提示回肠末端多发条状溃疡性病变,不除外克罗恩病。但患者无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等常见的肠外表现,无明显的缓解期与活动期交替倾向,肠镜及CT提示病变呈非节段性分布,克罗恩病为肠壁全层性炎症,故肠镜下多表现为深大溃疡、纵行溃疡、裂隙状溃疡,肠管狭窄最为常见,但该患者肠镜提示回肠末端溃疡较表浅。③肠结核:患者为青年人,反复腹痛且右下腹疼痛明显,排便次数减少,有肠梗阻表现,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CT提示小肠梗阻,肠系膜根部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肠镜可见回肠末端多发溃疡性病变,且溃疡较表浅,而肠结核感染早期病变位于黏膜至黏膜下层,病变早期内镜表现小范围充血、肿胀、糜烂及浅小溃疡,类似阿弗他溃疡,病变表浅;故考虑结核可能性大。但患者无肺结核等肠外结核表现,无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症状,结核抗体为阴性。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肠结核可能性大,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给予异烟肼0.5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吡嗪酰胺0.5g日一次口服,1周后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无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恢复正常,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明确诊断:肠结核。患者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肠镜提示回肠末端炎症,溃疡已愈合,回盲部多发息肉(图3)。

图3 肠镜
回肠末端炎症,回盲部多发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