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相关的蛋白丢失性肠病(lupus 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LUPLE)于1969年首先由Waldman等报道,迄今全世界仅110余例。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 losing enteropathy,PLE)主要表现为血浆中清蛋白经肠道向肠腔内异常渗漏,导致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水肿、多浆膜腔积液。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低蛋白血症可由狼疮相关的心、肝、肾疾病,营养摄入不足等所致。由SLE继发PLE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较为罕见,且PLE可以作为SLE的首发症状出现,PLE也可伴随狼疮相关疾病存在,因此明确狼疮相关的低蛋白血症的病因困难,LUPLE容易误诊漏诊。
患者女性,40岁,以“周身水肿4个月,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两颊略见红斑,于内分泌科就诊,被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期)”,口服优甲乐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近2个月水肿加重,逐渐出现腹部膨隆、腹胀,平卧后胸闷,收入我科治疗。病后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无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无消瘦,大便日2~4次,无黏液及脓血,小便正常,体重增加5kg。
既往史: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否认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家庭成员均健康。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11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70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及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双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双肺第7肋间以下叩诊呈实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听诊正常。腹膨隆,全腹无压痛,肝脾触诊不理想,移动性浊音弱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7.1×109/L,红细胞5.1×1012/L,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PLT264×109/L。
尿常规:尿蛋白阴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7g/L。
肝功能:清蛋白10g/L,前清蛋白0.082g/L,转氨酶及胆红素正常;肾功能正常;甘油三酯6.65mmol/L;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
自身抗体检测:ANA 1∶1000,抗ds-DNA抗体阴性,抗Sm抗体弱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血清补体:C3:0.401g/L(正常值0.74~1.4g/L),C4:0.103g/L(正常值0.12~0.36g/L)。
免疫球蛋白:IgA:1.45g/L(正常值0.97~3.2g/L),IgM:2.26g/L(正常值0.4~1.59g/L),IgG:4g/L(正常值6.95~15.15g/L)。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1377U/ml。
甲功系列:FT3:3.13pmol/L,FT4:10.3pmol/L,TSH:5.565uIU/ml,TPOAb:1.97IU/ml,TGAb:221.7IU/ml。
胸水化验:胸水常规:李凡他反应阴性,白细胞320×106/L,中性粒细胞15%,淋巴细胞85%,红细胞340×106/L;胸水生化:总蛋白12.5g/L,氯化物113.0mmol/L,糖5.64mmol/L。
PPD试验:阴性。
胃镜:红斑/渗出性胃炎。
结肠镜:全肠道黏膜水肿,可见多发红斑样改变,未见明显肿物。
口服法小肠造影:小肠广泛肠壁水肿。
肺CT:双侧胸腔大量积液伴双肺下叶膨胀不良;心包少量积液。
PET-CT:双颌下、颈部、盆壁内、腹股沟、前下纵隔多发稍大淋巴结影;双侧胸腔积液伴前方肺组织膨胀不全,盆腹腔积液;肝脾胰腺肿大;双肺多发散在慢性炎症。
骨髓穿刺结果:增生活跃骨髓象。
淋巴结活检:淋巴滤泡非典型增生。
入院诊断:1.多浆膜腔积液原因待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2.低蛋白血症原因待查(蛋白丢失性肠病可能性大);3.桥本病伴甲减。
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临床表现有颊部红斑、多浆膜腔积液;化验ANA滴度明显升高(1∶1000)、抗Sm抗体弱阳性、抗SS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诊断标准,SLE诊断成立。
SLE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可能由狼疮相关的心、肝、肾疾病及营养摄入不足所致,但相关检查未提示上述病因。患者CA125显著升高,不能完全排除肿瘤可能,但有以下几点不支持肿瘤诊断:患者病程长而一般状态良好,无肿瘤进行性恶化表现;肿瘤极少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影像学检查和胸腔穿刺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当以上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因素被排除后,SLE继发PLE成为可能。Law ST等认为PLE的诊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临床诊断有与PLE相关的基础疾病;②通过99mTc标记的人血清清蛋白显像或检测粪便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来证明蛋白从肠道丢失;③治疗有效;④排除其他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原因。由于缺少明确PLE的检测手段,我们进行了试验性治疗。首先给予甲强龙120mg/d静点冲击治疗,并逐渐减量至40mg/d静点。治疗3周后清蛋白15.1g/L,CA125:2000U/ml,改为泼尼松50mg/d口服并联合应用环磷酰胺0.4g/w,3周后即环磷酰胺总量1.2g,患者周身水肿明显消退,体重减轻5kg,腹围减少15cm,基本接近发病前水平,复查清蛋白上升至20.8g/L,CA125降至667.4U/ml。患者病情的改善进一步验证了PLE的诊断。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50mg/d,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