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
病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
作者
林连捷;郑长青
案例诊断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3岁,慢性病程,以“腹痛、腹泻2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在进食海鲜及大量饮酒后出现腹痛、腹泻,腹痛部位位于脐周,为持续性疼痛,无放散性痛,无恶心呕吐,排稀便,无黏液脓血,腹痛在排便后可有所缓解,于第2天到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9.9×109/L,嗜酸性粒细胞0.32×109/L,考虑为“急性胃肠炎”,经抗炎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改善。2个月来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存在,腹痛仍以脐周明显,腹泻7~8次/天,最多达10次/天,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腹痛程度较前略有缓解,腹泻次数较前减少,约5~6次/天,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5.23×109/L,嗜酸性粒细胞8.14×109/L,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住院。病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2个月前有反酸胃灼热,自行服用药物后(具体不详)未再出现此症状,饮食睡眠可,小便正常,体重近2个月下降12.5kg。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风湿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95mmHg。步入病房,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未扪及腹部包块,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诊治经过

患者是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入院后给予止泻、解痉挛、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发病起初化验血象并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2个月以来腹泻症状无明显改善,于第2次在当地医院化验时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在整个病程中,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在某一时期可以表现正常,针对该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明确诊断。

根据患者外院带入结果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同时有胃肠炎症状表现,首先考虑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可能性大,为此进一步完善血、尿常规化验,多次便常规查虫卵以排除寄生虫病,完善风湿免疫相关指标明确是否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行骨髓穿刺术明确是否为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血常规结果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数8.56×109/L,多次便常规查虫卵均为阴性,风湿免疫相关指标未见异常,可初步排除寄生虫病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患者存在进食海鲜及啤酒病史,提示可能存在过敏因素,首先嘱患者避免接触可能的致敏原。病程中多次复查血常规嗜酸细胞仍未见明显下降,见表1,进一步寻找病因,行胃镜、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明确是否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胃镜:红斑渗出性胃炎,十二指肠球多发息肉(图1);肠镜:大肠黏膜炎症,直肠多发息肉(图2);胃肠黏膜病理活检符合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明确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立即给予激素泼尼松30mg/d口服控制病情,同时定期监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见表1。治疗1周时复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数已降至5.32×109/L,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以上述剂量治疗2周后将泼尼松减量至20mg/d维持,出院前再次复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数为3.17×109/L。此外,针对胃肠息肉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患者出院后继续以强的松20mg/d口服维持治疗,疗程3个月。停药后来我院门诊复查血象嗜酸细胞数已恢复正常值0.52×109/L,行胃镜及肠镜检查均未发现息肉。到目前为止,患者病情没有出现反复。

图1 胃镜

十二指肠球部见4枚息肉

图2 肠镜

直肠见2枚息肉

表1 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 下一篇:病例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