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咯血2余年,加重19小时于2010年2月6日入住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伴胸闷、气促,清晨多见,为鲜红色血块,量不多,反复出现,无胸痛,发热,当地医院就诊,CT示“右上肺结核”,遂收入中心医院治疗,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利福平,异烟肼”治疗10个月,并定期复查,症状无明显好转,2008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咯血,鲜红色血液200ml,伴胸闷,气促,当地医院CT示“右上肺陈旧性结合并钙化”,支气管镜未见明显异常,予抗感染输液治疗后出院,此后自服抗生素及中西药,症状反复出现,19小时前吃饭时突感胸闷,气促,咯出鲜红色血液,并出现晕厥,家属诉咯血量约1000ml,遂入我院监护治疗。
入院查体
T 36.9℃,P 77次/分,R 17次/分,BP 133/75mmHg,SpO2 99%。神清,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77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大便OB试验(+);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血气分析、血沉、C反应蛋白、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结核抗体、肝炎病毒抗体、HIV抗体及梅毒抗体均(-);痰涂片抗酸染色(-)。胸片:右上肺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左下肺可见小点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缘模糊,考虑:①右上肺条状高密度影,考虑胸膜增厚不除外包裹性积液;②左下肺渗出性病灶,考虑出血或感染。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及结核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因患者反复咯血2年余,外院因右上肺病变诊断肺结核,抗结核治疗1年无效,最近出现大咯血,并晕厥1次,胸片发现右上肺条片状高密度影,性质不明,2010年2月9日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下肺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后方可见肺不张,气管前方上腔静脉后可见一肿大的淋巴结,直径约3cm,可见钙化。意见:左下肺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疑为恶性病变。给予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咯血停止。2月21日复查胸部CT:右肺上叶外段肺纹理明显增多、结构紊乱,可见小蜂窝状透亮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后缘可见一上后突出的小腔状影,其内密度与主动脉内密度一致,周围可见低密度影,右后缘密度较高,似为钙化。气管和右肺上叶支气管受压变窄,上腔静脉受压变窄,纵隔内隆突下可见密度较高的结节影,考虑为钙化的淋巴结。意见:①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后缘改变,可能为假性动脉瘤。②右肺上叶外端少许纤维化病灶,并支气管扩张(图1)。进一步心脏B超检查:升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形成(升主动脉弓移行处右后方)。考虑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转入胸外科,于2010年3月3日在全麻CPB下行升主动脉瘤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出院。术后2月8日复查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压缩性肺不张可能,肝右叶小囊肿。

图1 肺CT(2010-02-21)
右肺上叶外段肺纹理明显增多、结构紊乱,可见小蜂窝状透亮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后缘可见一上后突出的小腔状影,其内密度与主动脉内密度一致,周围可见低密度影,右后缘密度较高,似为钙化。气管和右肺上叶支气管受压变窄,上腔静脉受压变窄,纵隔内隆突下可见密度较高的结节影,考虑为钙化的淋巴结
二、最后诊断
升主动脉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