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0岁,因活动后气促半年,咯血1次,于2009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2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爬楼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悸、咳嗽、咳痰等症状,未予重视就诊。2009年5月2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咯黑色血块1次,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肺部CT示:双肺满布小囊状低密度影,双侧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伴肺气肿改变,肺淋巴管肌瘤病可能性大(图1),门诊以“肺间质病变查因”收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图1 肺CT(2009-05-26)
双肺满布小囊状低密度影,双侧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伴肺气肿改变,肺淋巴管肌瘤病可能性大
入院查体
T 37℃,P 101次/分,R 20次/分,BP 124/64mmHg。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较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脏检查无异常,腹平软,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7.7×109/L,N 49.8%↓,L 39.4%↑,PLT 360×109/L↑;血气分析pH 7.35,PO2 80mmHg,PCO2 35mmHg;肝肾功能、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等狼疮相关自身抗体均(-);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输尿管均正常,子宫次全切术后改变,宫颈多发囊肿声像,左侧附件囊肿声像;肺功能检查: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重度损害。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肺部CT表现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可能性大,为明确诊断6月6日转入胸外科,6月9日行全麻胸腔镜下开胸肺活检;探查见右肺呈广泛囊腔样改变。病理切片:镜下见肺泡腔扩张,支气管壁,淋巴管壁周围平滑肌轻度增生,突向肺泡腔,肺泡内及肺泡间纤维组织增生,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免疫组化:SMA增厚的平滑肌(+),PR散在少数细胞(+),D2-40少数细胞(+),ER(-),CD34(+),HMB45灶性(+),考虑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早期改变。
二、最后诊断
肺淋巴管肌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