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0岁,汉族,司机。因间断痰中带血3年,加重伴活动后气促20天于2008年9月8日入院。患者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痰中带深红色血丝,未予重视。入院前20天,患者痰中血丝较前增多,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查肺CT示双肺多发云絮状渗出病变,考虑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20天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肺CT(图1)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无明显吸收,可见淡薄云雾状渗出病变,考虑肺泡蛋白沉着症或肺泡微石症,不排除感染性病变,为求诊治遂入我院。自起病来体重下降约4kg。既往有“高血压”史19年,血压控制不佳。1998年患“肺吸虫病”,已治愈。平日吸烟10余年,每天2~3包。

图1 肺CT(2008-09-08)
双肺磨玻璃样改变无明显吸收,可见淡薄云雾状渗出病变,考虑肺泡蛋白沉着症或肺泡微石症,不排除感染性病变
入院查体
T 36.8℃,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50/100mmHg。肥胖体型。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腹部查体无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2.52×1012/L↓,Hb 72g/L↓;尿沉渣RBC 950000个/ml↑,变异型70%,WBC 0~2/HP,蛋白质定性(+++);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2484mg↑;肝肾功能ALT 62.3U/L↑,AST 37.5U/L↑,BUN 10.49mmol/L↑,CREA 230.9μmol/L↑,UA 534.1μmol/L↑;血沉72mm/h↑;C反应蛋白9.96mg/L↑;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气分析、HIV抗体、真菌全套、病毒全套均(-)。2次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心脏+腹部彩超:高血压所致心脏改变,左室顺应性减退;脂肪肝;双肾实质回声稍强。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抗感染,辅以止血、降压、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为排除结缔组织继发的肺间质病变,入院后查抗核抗体(ANA)、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免疫球蛋白均(-)。患者病史有痰中带血,入院后检查有贫血、血尿、尿蛋白、肾功能损害,考虑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能,遂查抗基底膜(GBM)抗体(+),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左主支及左上叶血迹,其余未发现异常,在左下肺基底支行肺活检,病检结果:肺组织见间质纤维化、灶性玻璃样变,肺泡腔有较多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并见灶性出血,PAS染色、抗酸染色(-),支气管分泌物抗酸染色(-)。拟行肾穿刺活检进一步确诊,但患者要求暂缓穿刺。遂于9月16日开始甲泼尼龙80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患者咯血气促症状好转,肺部影像学(图2)示双肺磨玻璃影密度减低,云雾状渗出较前吸收,亦提示好转。遂于10天后改以泼尼松龙100mg每日一次口服,3天后再减量为60mg每日一次,患者病情得到控制。10月2日,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龙后再次出现咯血、气促,查血常规WBC 18.3×109/L↑,N 93.3%↑,Hb 71g/L↓;肾功能BUN 22.46mmol/L↑,CREA 235.9μmol/L↑;血气分析PO2 50.90mmHg↓;胸片(图3)示双肺弥漫性浓密渗出病变,提示病情反复。再次劝说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活检结果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示IgA(++)沉积于血管壁,IgG(++++)、C3(+)沉积于毛细血管袢。再次予甲泼尼龙400mg每日一次冲击治疗3天,续以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口服治疗,患者咯血、气促好转,复查肺CT(图4)示病变范围大致同前,但病变密度较前下降,提示有所吸收。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规范治疗。

图2 肺CT(2008-09-22)
双肺磨玻璃影密度减低,云雾状渗出较前吸收

图3 胸片(2008-10-03)
双肺弥漫性浓密渗出病变

图4 肺CT(2008-10-07)
病变范围大致同前,但病变密度较前下降,提示有所吸收
二、最后诊断
1.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