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咳嗽6年,气促3年余,发热、下肢疼痛4个月,双肺多发结节
病例 咳嗽6年,气促3年余,发热、下肢疼痛4个月,双肺多发结节
作者
宋敏
案例诊断
系统性血管炎并肺间质纤维化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6岁,农民,因咳嗽、咳痰6年余,活动后气促3年余,发热、下肢疼痛4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09年2月19日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多为脓性黏液痰,受凉后加重。3年前患者出现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减轻。2008年8月起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逐渐加重,在外院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病变伴有增生性改变,无空洞,部分病变位于胸膜下,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未予正规治疗。4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下肢酸胀感,行走时加重;2个月前患者出现夜间咳嗽,以夜间发热为主要表现,体温波动在38.5~39.5℃,无明显盗汗,期间出现双下肢疼痛,半个月前患者发热减轻,双下肢出现水肿伴针刺样疼痛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

入院查体

T 38.5℃,P 98次/分,R 24次/分,BP 110/70mmHg,SpO91%。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左颈部饱满,似有包块,压痛。双肺语颤对称,叩诊稍浊,听诊双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Velcro啰音;心腹(-),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1.3×109/L↑,N 76.30%↑,Hb 103g/L略↓,PLT 353×109/L↑;肝肾功能ALT 44.7U/L,ALB 32.1g/L↓,BUN 13.09mmol/L↑;C反应蛋白2.5mg/L;血气分析pH 7.46,PaO57mmHg↓,PaCO33mmHg,SaO91%。

治疗过程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考虑患者为老年男性,咳嗽咳痰6年,近期出现发热,活动后气促,下肢疼痛,同时有肾损表现,需警惕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血管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尿沉渣示RBC 15000/L,WBC 2-5/HP,24小时尿蛋白892.9mg/L↑;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正常,补体C3 0.77g/L↓,C4 0.11g/L;肌红蛋白89.7mg/L↑;血管炎三项:抗ENA抗体-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核周型)。腹部彩超:双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声像;骨关节X线片:双腕诸骨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各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变窄,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双踝关节诸骨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关节间隙正常。胸部CT(图1)示双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状样改变,两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两肺网状、蜂窝状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见长线状影,符合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考虑系统性血管炎,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并予甲泼尼龙40mg静滴每天一次,3天后改为泼尼松片20mg+环磷酰胺片0.2g口服每天一次,并予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图1 肺CT(2009-02-21)

双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状样改变,两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两肺网状、蜂窝状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见长线状影,符合肺间质纤维化

二、最后诊断

系统性血管炎并肺间质纤维化。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女性,咳嗽,活动后气促3个月伴发热1个月,双肺多发小片状模糊影,抗炎无效 下一篇:病例 发现胸片异常2年,气促、干咳6个月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