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2岁,农民,因咳嗽,活动后气促3个月余,伴发热1个月于2009年2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不易咳出,为白色泡沫样痰,活动后出现气促,无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偶有反酸,胸前有烧灼感。1个月前在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反酸的同时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自觉下午发热明显,其家人遂护送患者在当地市医院住院,查胸部CT示双肺纹理广泛性增多、模糊,呈网状改变,其内有少许小片状影,两肺呈气肿征象,右下胸膜轻度增厚,纵隔内无增大的淋巴结,考虑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肺气肿,广泛性肺纤维化。诊断为“①冠心病;②肺部感染;③肺结核?④慢性肾炎”,予以美罗培南+加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有数次畏寒发热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住我科。既往有“慢性肾炎”史30年,胆囊结石并手术摘除术后3年,心脏病病史1年,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
T 36.8℃,P 72次/分,R 22次/分,BP 114/69mmHg,SpO2 97%。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脏、腹部和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4.9×109/L↑,N 78.40%↑,Hb 98g/L;肝功能AST 47.7U/L,ALB 27.1g/L↓;血沉93mm/h↑;凝血功能FDP 9.5μg/ml↑,纤维蛋白原浓度4.96g/L↑,D-二聚体定量4.82μg/ml↑,AT-Ⅲ57.3%↓;脑钠肽2029pg/ml↑;大小便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结核全套、非典型肺炎抗体、肝炎病毒抗体、HIV抗体、肿瘤标志物均(-)。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上消化道钡餐示胃炎;心脏彩色多普勒: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左室顺应性减退,左心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范围。胸部CT(图1)示双肺网格状及部分云雾状密度增高影,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可能性大。

图1 肺CT(2009-02-02)
双肺网格状及部分云雾状密度增高影,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可能性大
一、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考虑双肺间质性病变查因:①感染?②结缔组织疾病?予亚胺培南+替考拉宁抗感染,同时完善风湿免疫相关检查:尿沉渣RBC总数12000/L↑,WBC(+)/HP;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抗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弱+,胞浆型);抗核抗体PCNA(+);类风湿因子-IgA 225RU/ml↑;类风湿因子-IgM>600RU/ml↑;血管炎相关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考虑患者系统性血管炎诊断成立,使用丙种球蛋白10g静滴每天一次,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改口服泼尼松片20mg+环磷酰胺片0.2g口服每天一次,带药出院。
二、最后诊断
系统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