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1岁,因间断发热、伴头晕3年余,于2009年8月18日入院。患者2006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持续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伴头晕及全身乏力,咳嗽,咳少许白黏痰,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肺CT检查,考虑为“肺部感染,不排除结核”,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感染治疗后,疗效不明显,继以“利福平、异烟肼”抗结核治疗,症状稍缓解。遂继续抗结核治疗2个月余后,再次发热,呈持续性,自认为是服用“利福平”所致,停用抗结核药物,继续给予抗感染及退热等对症处理,症状改善,此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每月2~3次,无明显咳嗽、咳痰,但感头晕及乏力不适,每次发热后就到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及退热治疗,症状改善。近1个月以来,症状再发,遂到当地医院治疗,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外院CT示两肺可见斑片状影,气管通畅,胸腔未见积液。遂来我院以求进一步诊断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曾患白内障。吸烟40余年,平均每天1包,已戒烟10余年。
入院查体
T 37.0℃,P 90次/分,R 20次/分,BP 128/63mmHg。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腹部查体(-)。
辅助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74mm/h↑,C反应蛋白15.10mg/L↑;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尿沉渣、肝肾功能、LDH、肿瘤标志物12项均(-)。鼻咽部CT:鼻咽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鼻中隔左偏曲。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肺CT提示右肺中叶及下叶背段,左下肺后基底段病变考虑炎症,不除外结核可能。完善结核相关检查,PPD皮试:1∶2000(+),1∶10000(-),结核抗体PPD-IgG(+),结明试验(+),腺苷脱氨酶26.2U/L↑,进一步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可能性不大。查真菌全套(-);痰涂片找真菌(-);痰培养+药敏(-),真菌感染亦无依据。免疫球蛋白IgG↑、IgA↑;抗核抗体(ANA)(+,1∶40,均质型);血管炎三项: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抗基底膜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抗SS-A(+),PCNA(+),线粒体M2(++),Ro-52(+)。纤维喉镜示喉部病变:硬结病?结核?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未见异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示较多中性粒细胞;肺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变,上皮纤维胶原变性,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阿辛蓝染色(-),刚果红染色(-),纤维素染色(-)。综上考虑为系统性血管炎,予以白芍总苷、沙利度胺,硫酸羟氯喹,维生素B6治疗,沐舒坦化痰。出院时患者无咳嗽、咳痰、发热,右下肺可闻及少许干啰音。
二、最后诊断
系统性血管炎(未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