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8岁,因“胸痛、发热10余天”于2012年1月23日入院。患者诉2012年1月6日因受凉后出现左侧胸前区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未予重视及处理。1月10日疼痛范围扩大,累及右侧胸部及肩胛区,性质同前,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增加,并伴有胸闷、气促、发热,体温最高38.5℃,发热无规律,物理降温或口服药物后可恢复正常,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0.35×109/L,N 87.2%,Hb 92g/L,Plt 307×109/L;HLA(人白细胞抗原)B-27阳性;连续3次痰检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双下肺炎症并双侧少至中量胸腔积液(图1);胸腔积液检查:提示为渗出液。诊断考虑为“双侧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肺栓塞?”,予以抗感染、胸腔穿刺抽液、支持治疗等,症状有所好转。患者为进一步明确病因,遂来我院就诊。患者起病以来无咳嗽、咳痰、咯血、畏寒、寒战等症状。精神、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自述既往中学时代即有轻微贫血史,血色素稍低于正常,两年前外院体检发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诊断为“慢性肾炎”,未予特殊治疗。

图1 肺CT(2012-01-13)
入院查体
T 37.4℃,R 20次/分,P 90次/分,BP 120/60mmHg,血氧饱和度98%;神清,双颌下淋巴结肿大,质软,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左肺叩诊清音,右下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中下叶可闻及少许哮鸣音和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无增强或减弱,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11.2×109/L,N 88.44%,RBC 2.76×1012/L,Hb 82g/L,Plt 397×109/L;二便常规正常;尿沉渣正常。电解质正常。血沉>140mm/h;C反应蛋白:177mg/L;肝功能:ALT 43.8U/L,AST 35.3U/L,TP 37.5g/L,ALB 21.9g/L,GLO 15.5g/L,肾功能BUN 6.8mmol/L,Scr 160.0μmol/L。免疫功能检查:IgG 4.81g/L,IgA 0.23g/L,IgM 0.35g/L。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原(HIV)(-);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病毒全套(-);结核抗体PPD-IgG(+),PPD-IgM(-)。胸腔穿刺检查:胸水常规,黄色、微浑,有絮状小凝块;李凡他试验(+);细胞总数:265×106/L,WBC:39×106/L;胸水生化TP 19.7g/L,腺苷脱氨酶6.2U/L,乳酸脱氢酶653.6U/L;胸水CEA(-);胸水结核抗体PPD-IgG(+),PPD-IgM(-);胸水乳糜试验(-);胸水涂片找病理细胞(-);胸水培养(-)。血培养+药敏(-)。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8.9U/mLl;碱性磷酸酶:147.3U/L;降钙素原:0.33ng/ml;甲状旁腺激素:1.1pmol/L。ANA(-);ENA(-);血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κ链6.59g/L,免疫球蛋白λ链3.14g/L;尿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κ链2.17g/L,免疫球蛋白λ链<0.05g/L;骨髓培养+药敏(-)。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脾脏形态饱满,脾厚46mm,肋下未及,实质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9mm。
胸腹部CT平扫: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并双下肺膨胀不全;脾大约8单位,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余腹部脏器未见异常。
一、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起病时间短,主要为胸痛、发热,结合血象增高和影像学有双下肺肺炎,特殊感染方面的检查均为阴性,首先考虑细菌感染,先后给予“头孢他啶”、“利奈唑胺”、“美罗培南”、“莫西沙星”、“头孢吡肟”等抗感染,辅以止咳、化痰,护肝、护胃,“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多次胸腔穿刺抽液促进肺复张。患者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肺部CT双肺渗出病变基本吸收,仍有双侧胸腔积液。患者仍持续高热,体温最高达41℃,只对激素降温有效。而患者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B超发现脾大,多次复查血常规显示贫血,住院过程中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至55g/L,肾功能进行性下降,BUN最高为13.87mmol/L,Scr最高升至367μmol/L,多次予以输血、输白蛋白支持治疗,并积极进行肠道透析等治疗,病情并无明显好转,营养状况渐差,有多系统损害,于是考虑患者可能是在潜在的疾病基础上继发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肺部病变吸收。按发热待查的思路,主要针对非感染性发热进一步扩大检查范围,结缔组织系统疾病的筛查均为阴性,全院大会诊考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建议性全身PET-CT以及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患者拒绝检查,感乏力日渐明显,病程中又出现间歇性左、右髋关节疼痛,痛时无法站立,查体时局部无红肿,右侧髋骨可疑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增高,最高达3.56mmol/L,经降钙治疗血钙反复增高,最终于2012年2月15日行PET-CT检查,结果:①多个胸、腰椎、多处肋骨及骨盆多处骨质稀疏,PET于相应部位见浓淡不一放射性浓聚影;②右胸大量胸水,左胸少量胸水,右中肺及两下肺局部外压性收缩;③心包少量积液;④腹水,全身多处皮下水肿;⑤全身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病理组织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尚活跃,以中晚及以下阶段为主,红系增生尚活跃,浆细胞增多,成簇巢分布,形态偏成熟浆,巨核细胞分布正常,诊断考虑骨髓瘤。
二、最后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
2.双侧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