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老年女性,间歇性发热,咳嗽、流脓涕、咽痛、声嘶,血尿6个月余
病例 老年女性,间歇性发热,咳嗽、流脓涕、咽痛、声嘶,血尿6个月余
作者
欧阳若芸;纵单单
案例诊断
NK/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6岁,教师。因“咳嗽、发热6个月余,加重10天”于2011年8月27日入院。患者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发作无规律,体温约38~40℃,可自行恢复正常。伴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鼻塞,流脓涕,咽痛,声嘶。先后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予以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2011年6月10日行肺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鼻咽部+鼻窦平扫CT示:全组鼻窦炎症。电子鼻咽镜示:喉炎,真菌性可能性大。腹部B超:腹膜后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肿大可能。诊断为“真菌性喉炎可能性大;慢性鼻窦炎等”。予以“氟康唑”抗真菌及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8月17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加重,8月24日复查肺部CT示:双肺见散在小结节状模糊影,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纵隔可见多个淋巴结影。为求进一步诊疗,遂入我院。门诊以“双肺病变查因:血管炎?肺部感染?”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无明显盗汗、咯血、胸痛等,偶有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体重下降约10kg。患者1992年患“鼻窦炎”,经多次治疗未愈;有“喉炎”病史6年,反复咽痛发作,多次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并于2008年12月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2007年因“乏力、食欲缺乏、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在我院传染科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急性黄疸型”;2008年因反复肉眼血尿,在我院肾内科行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后诊断为“IgA肾病”,并多次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2年;“甲状腺多发囊肿及甲状腺功能低下”2年。

入院查体

T 38.5℃,P 88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可见鞍鼻,双侧鼻孔见清澈鼻涕,双上颌窦、筛窦压痛。双肺呼吸音尚可,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1.3×109/L↑,N 86.34%↑,RBC 2.8×1012/L↓,Hb 79g/L↓;尿沉渣:红细胞总数105/ml,变异型红细胞70%;肝功能ALB 26.1g/L↓;血沉>140mm/h↑;C反应蛋白84.30mg/L↑;甲状腺功能T3 0.78ng/L↓、FT3 1.92pg/L↓、TSH 9.830U/ml↑;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核周型);血管炎三项示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肾功能、结核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真菌全套及多次咽拭子检查均(-)。

治疗过程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经分析,患者间歇发热半年,肺部多发小结节,经多次抗感染及抗真菌治疗无效,且检查结果亦提示结核及真菌的可能性不大,入院后常规检查发现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尿,不排除系统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方面几项指标阳性,但风湿免疫科会诊认为值得血管炎的依据不充分,考虑患者病史中有流脓涕、咽痛、声嘶症状,追问病史流脓涕时偶有血性分泌物,行鼻旁窦+胸腹部增强CT发现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部分窦壁可见骨质吸收改变,鼻腔黏膜增厚,鼻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大部分鼻道闭塞;双侧甲状腺见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影,边缘清楚;双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欠光滑,有短毛刺征,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影;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子宫直肠陷凹内可见少量积液征象(图1、图2)。考虑中线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遂于2011年8月29日接受鼻腔镜下鼻黏膜活检。病理切片示:大片坏死,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有成小片状结构倾向。免疫组化显示:CD20个别(+),CD3部分(+),CD45RO(++),CD68(+),CD56(++),Ki-67(60%+),符合NK/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图1 肺CT(2011-08-31)

图2 鼻窦CT(2011-08-31)

二、最后诊断

NK/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女性,干咳3年余,气促1年余,加重伴发热半个 下一篇:病例 青年女性,皮下结节3个月,间歇发热、咳嗽2个月余,双肺多发病灶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