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咳嗽、发热、活动后气促1周,胸部CT示左上肺渗出、实变及部分不张
病例 咳嗽、发热、活动后气促1周,胸部CT示左上肺渗出、实变及部分不张
作者
欧阳若芸;纵单单
案例诊断
左上前支脂肪瘤并阻塞性肺炎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7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1周”于2009年2月27日入住我院。患者1周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咳黄色痰,畏寒,发热,最高温度38.9℃,且伴有活动后气促,无盗汗、咯血、胸痛等不适,自服感冒药有无好转,入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①左上叶前段病灶,考虑左上肺炎,不完全排除占位病变;②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仍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急诊,查胸部CT示:左上肺渗出,实变及部分不张。予头孢地嗪、沐舒坦(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等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遂入我科。

入院体检

T 38.2℃,P 102次/分,R 25次/分,BP 158/95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呼吸稍浅快,左上肺语颤减弱,听诊呼吸音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其他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7.2×109/L,N 74.9%↑;血气分析:pH 7.450,PO2 65mmHg↓;血沉55mm/h↑;C反应蛋白31.1mg/L↑;结核抗体PPD-IgG(+),IgM(-),结明试验(弱+);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腺苷脱氨酶、肿瘤标记物、痰涂片抗酸染色、痰培养+药敏均(-)。肺功能示轻-中度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扩张试验阳性,FEV1上升15%,残/总比及气道阻力均增高,肺弥散功能轻度损害。心脏B超:主动脉弹性减退,左室松弛型减退,收缩功能正常范围,双侧下肢深静脉流速减慢,双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SPECT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过程

1.诊治经过

入院后根据病史及肺部CT考虑感染性病变及肿瘤可能,行相关检查,分析结果考虑结核的可能性不大,予派拉西林/舒巴坦2.5g每天两次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泰嘉(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每天一次抗血小板,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一次降脂,代文(缬沙坦胶囊)80mg每天一次降血压,沐舒坦化痰治疗,经抗感染、积极充分解痉平喘治疗,为明确诊断,体温正常后于2009年3月6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上叶前支开口处一新生物几乎完全阻塞开口,表面光滑(彩图1)。并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切片结果:送检黏膜组织,见固有膜脂肪组织明显增生并浸润到黏液腺之间,但切片未见癌,无异形细胞,考虑为脂肪瘤。确诊“左上前支脂肪瘤”后先后行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6次、高频电切1次,并辅以活检钳钳夹脂肪瘤,经上述介入治疗后将脂肪瘤基本摘除干净,左上前支管腔基本通畅,远处清晰可见间隔,脂肪瘤残留极少。治疗后于3月27日复查支气管镜示:左上叶前支管腔通畅,管壁少量坏死物附着,行局部钳夹治疗后,左上前支管腔通畅,壁上仅残留少许坏死物(彩图2)。

彩图1 支气管镜(治疗前,2009‐03‐06)

彩图2 支气管镜(治疗后,2009‐03‐27)

2.最后诊断

左上前支脂肪瘤并阻塞性肺炎。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喘息30年,再发2个月,胸片示右上肺阻塞性肺不张 下一篇:病例 男性,发热、咳嗽、活动后气促20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