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反复发作性喘息56年,加重6天,双肺渗出性病
病例 反复发作性喘息56年,加重6天,双肺渗出性病
作者
诸兰艳;刘芳
案例诊断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念珠菌性肺炎;类固醇性糖尿病;高血压病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发作性喘息56年,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6天于2008年4月16日入住我院。患者于1958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当时症状不重,可自行缓解,未作任何诊治;20余年前症状开始加重,每次受凉后发作喘息伴咳嗽、咳痰,经抗感染、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常于哮喘发作时自行口服“强的松”(泼尼松),每次2片,服用7~10天不等。2004—2005年曾服用山东“止喘”邮购药1年。入院前半个月症状加重,痰为黄白色、拉丝,难以咳出,胸闷、气促明显,到当地医院治疗,予“三代头孢、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转我院。门诊胸片:右中下肺及左肺弥漫性斑片状影,边缘模糊,考虑“支气管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

入院查体

T 36.8℃,P 82次/分,R 25次/分,BP 105/78mmHg,SaO90%。端坐呼吸,唇甲发绀,桶状胸,双肺满布哮鸣音,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WBC 21.2×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5.20%,淋巴细胞比值9.10%,Hb 121g/L,Pt 223×109/L;大、小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免疫学检查正常。肝功能:总蛋白65.4g/L,白蛋白29.4g/L,球蛋白36g/L,余正常。血沉87mm/h;CRP 211mg/L;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血糖18mmol/L,动脉血气:pH 7.467,PO60.9mmHg,PCO43.1mmHg。

治疗过程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甲泼尼龙及氨茶碱解痉平喘治疗1周,效果不好,患者仍有发热、气促明显。CT显示两肺散在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图1),人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1-3-β-D葡萄糖(G试验)均为阴性,两次痰培养为曲霉菌。

图1 肺CT(2008-04-22)

考虑患者有哮喘的基础病,长期口服激素,喘息明显,激素及抗炎治疗无效,结合痰培养结果考虑曲霉感染,于4月22日开始用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第三天体温降至正常,患者气促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于4月26日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右上叶前支及右下叶基底支支气管内大量黏稠的脓性分泌物。在右下外基底支行肺活检,活检结果(图2):肺间质大量组织细胞增生,胞质内吞噬了菌丝,未见结核结节及干酪性坏死,结合临床考虑肺念珠菌病。

图2 肺组织活检(HE×200)

4月27日肺部哮鸣音消失,气促明显缓解,仅有咳嗽,咳少量白痰,较前易咳出。5月14日出院,出院后一直服伊曲康唑口服液。6月23日复查肺CT渗出病灶基本吸收,仅留部分纤维化病灶(图3)。

图3 肺HRCT(2008-06-23)

二、最后诊断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2.念珠菌性肺炎;

3.类固醇型糖尿病;

4.高血压病。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咳嗽咳痰1年,胸痛10天,咯血2天 下一篇:病例 咳嗽、活动后气促10余年,加重伴胸痛20余天,CT示双肺多形性阴影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